塔利班正试图将阿富汗变为一座“信息孤岛”,通过切断网络、压制言论,实现内外信息的彻底隔绝。在无声无息中,阿富汗正从世界的视野里消失,这一极端政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1年8月,塔利班夺取首都喀布尔,重新掌握国家政权。然而,直到2025年7月3日,俄罗斯才成为首个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截至10月4日,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承认塔利班政权。在获得国际认可后,塔利班并未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反而开始了极端的“闭关锁国”政策。
塔利班政府下令切断网络,从9月15日开始分步骤实施行动:先断光纤、随后是手机信号,再掐断宽带,最终整个国家陷入无网络状态。虚拟网络的断网,很快导致喀布尔机场停飞,因为没有通信信号,飞机无法起降。塔利班正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阿富汗变成一座信息孤岛。
塔利班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的极端代表,他们试图用公元610年的经书治理2025年的阿富汗,完成所谓美好社会的闭环,使社会后退1415年,回到中世纪。
塔利班的政策不仅针对外网,同时也在国内实施禁声。先是禁声,随后是断网。过去两年,塔利班是这样执政的:禁止女性上学,从中学到大学全封死;禁止女性工作,非政府组织都不许雇女员工;禁止女性进入公园、健身房,连娱乐都剥夺;最后一步,禁止女性在公共场所发出声音。这是赤裸裸的“沉默令”。
哈迪亚在《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里写过一个细节:她出门要把自己裹成黑袍,只能透过眼前的网纱看世界,走路甚至看不清地面。孩子生病需要远行看病,她丈夫不在,只能找司机冒充亲戚,一路上怕得要死。因为她清楚,只要塔利班的人盯上,她可能因为“无亲属陪伴”“播放音乐”就被拖走坐牢。这种荒唐的规定,听起来像笑话,但对阿富汗女性来说,这就是每天的现实。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真的是孤岛。阿富汗女性今天的处境,揭开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一个极端政权掌握权力时,退步可以快到让你怀疑人类是不是回到石器时代。昨天还在大学读书的女孩,今天就可能被关在家里,甚至不允许开口说话;昨天还在网络上发帖的记者,今天可能因为发声而坐牢;昨天还能坐飞机出国的家庭,今天可能连机场都关闭了。这种速度,令人窒息。
有人说塔利班是在治理国家,错,他们根本没打算治理。治理意味着让经济运转、让社会稳定、让人民有最基本的生活。而塔利班在做的,是系统性拆解:拆解女性的自由;拆解社会的信息流通;拆解教育、医疗和经济;最后把整个国家掰回到他们幻想的“纯净伊斯兰乌托邦”。这哪是治理啊,这是拆解人类文明。
塔利班执意将阿富汗变成信息孤岛的背后逻辑,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挑战,塔利班缺乏应对能力。既然没有能力认识和理解现代性,从而获得利益,转而将“现代性”视为威胁。也无力构建新的发展路径,他们只能从传统教条中寻找答案。
塔利班沉溺于经书中所描绘的“黄金时代”,并将其奉为完美社会的模板,以此回避现实困境。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塔利班试图通过追求所谓“绝对真理”与“全面生活指南”来获取安全感,拒绝接受任何改变。
在落后封闭的社会中,宗教话语成为动员群众、建立合法性与巩固控制的便捷工具。塔利班不惧美军,也不畏外敌,因为阿富汗资源贫瘠,养活4380万人口对任何政权而言都是沉重负担,没有国家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然而,他们唯独惧怕一样东西:信息。
在他们眼中,互联网是“毒药”,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是女性发声的平台,也是民众组织反抗的途径。与其让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流出,揭露其统治真相,不如彻底断网,将整个国家囚禁于信息黑箱。
那么,断网难道不会摧坏阿富汗经济吗?答案是:他们并不在意。阿富汗经济早已千疮百孔,长期依赖国际援助勉强维持。如今援助中断,民众的死活并非他们关心的重点。相反,信息的泄露才会真正威胁其权力根基。
由此不难理解——塔利班追求的是绝对控制,而非现代化进程;他们宁可夺走民众手中仅有的馒头,也不愿看见人人餐食丰足。试想,一个国家彻底与外界失联意味着什么?银行系统瘫痪,外贸崩溃;医院无法获取最新医疗信息,病人只能等死;非政府组织停摆,援助物资难以送达;民众与外界隔绝,连逃离的通道也被阻断。这并非所谓“防止假新闻传播”,而是将整个国家扣为人质。
塔利班实质上宣告:我们不需要世界,我们要回归原教旨主义的自给自足。然而,这种封闭的“自给自足”,最终只会让普通民众活得如同牲口。纵观全球,压迫者的思维与手段往往如出一辙:垄断知识与信息。唯有将人如牲口般圈养,仅提供维持生命的少量食物,并将其驯化为群体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压迫者那颗惶恐不安的心才能获得片刻安宁。
如今塔利班或许自以为完成了闭环控制:女性被禁锢,信息被封锁,社会被压制。他们相信世界终将遗忘阿富汗。但历史不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信息终将流动,再厚重的高墙也无法阻挡;人心向往自由,再坚固的牢笼也无法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