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人民币国际化新突破: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计价引领变革

时间:2025-10-05 18:41:42 来源:Mask的小酒馆 作者:Mask的小酒馆

在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关键时刻,人民币正以铁矿石交易为突破口,向美元主导的大宗商品计价体系发起有力挑战。这场货币博弈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与金融战略深化的双重体现。

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计价:打破二十年垄断格局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买家发出重要通知:暂停采购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仅接受人民币计价的现货交易。这一举措立即引发澳大利亚方面强烈反应,澳方称此举'令人失望',但背后折射的却是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格局的深刻变革。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全球75%的海运铁矿石,而澳大利亚85%的铁矿石出口依赖中国市场。这种'买方市场'的绝对优势,为中国推动货币计价体系变革提供了坚实基础。过去二十年,中国钢铁企业因各自为战,长期承受澳大利亚三大矿企(必和必拓、力拓、FMG)的联合涨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西芒杜项目:人民币计价的战略底气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的推进,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该项目储量达22.5亿吨,品位65.5%,年产量1.2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10%。预计2025年11月首船发运的规划,使中国在铁矿石供应端获得重要筹码,彻底摆脱对澳大利亚的单一依赖。


货币计价权:美元霸权的命门所在

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争夺,本质是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的较量。过去数十年,石油、铁矿石等战略资源均以美元计价,迫使全球各国储备美元、承受汇率波动风险,并接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美国通过这套体系,持续收取'铸币税',巩固其金融霸权。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人民币正悄然渗透至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而铁矿石因其买方市场集中度高,成为人民币计价的理想突破口。


普氏定价法:垄断下的价格操纵工具

普氏定价法本为平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而设,通过综合卖方报价、买方报价和实际成交价形成参考价。然而,在卖方高度垄断的铁矿石市场,这一机制被澳大利亚矿企滥用。三家巨头通过联合报高价,人为推高'普氏价格',导致中国钢铁企业每年承受约15美元/吨的不合理溢价。

中国此次的反制策略直指要害:通过联合买家、提供非洲替代货源、推行人民币计价,构建'实体筹码+金融武器'的组合拳。力拓已率先接受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的跟进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从铁矿石到全球市场的跃迁

大宗商品计价权是货币国际化的核心指标。美元霸权的根基在于石油美元体系,而人民币选择从铁矿石这一中国具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域切入,逐步拓展至铜、大豆、液化天然气等品类。每夺回一个品类的定价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便提升一个台阶。


当前,人民币已位列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随着西芒杜项目的投产和人民币计价体系的推广,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显著扩大。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从亏损转为盈利,6月利润增速达1369.2%,7月更冲至5175.4%。铁矿石定价权的转移,将进一步释放行业红利。

未来展望:货币博弈的长期战役

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趋势,其根基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从铁矿石到更多大宗商品,人民币每突破一个品类,美元霸权便削弱一分。澳大利亚的'失望'仅是开始,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将深刻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走向。


风险提示

短期市场波动不预示未来趋势,本文提及的个股或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决策应基于独立分析。


了解更多实盘信息,请关注相关平台;获取公司分析与基金动态,建议同步关注以下账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