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海局势愈发紧绷,解放军战机频繁绕台飞行,军演规模持续扩大,而台军方面也未放松警惕。
若当前局势持续恶化,台海战争的爆发并非不可能,只是具体时间难以预测。
但可以明确的是,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解放军将有一支部队不会放过,那就是岛内武装第333旅。
或许有人好奇,为何解放军对这支部队如此“关照”?原因在于双方之间有着深厚的恩怨。
这恩怨的源头可追溯至国共内战时期。当时,这支部队还不叫第333旅,而是第二师,其前身是教导第一团,随北伐军一路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1937年抗战爆发后,第二师被编入第五十二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重大战役,以死拼硬打的作风赢得了“常胜师”的美誉。
从这几场战役来看,这支部队确实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尊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国共内战时期,这支部队却与解放军结下了梁子。1946年,该部队被调往东北战场,从海防乘坐美军舰船抵达秦皇岛,再沿北宁铁路推进,这场战役导致解放军伤亡数千人。
1947年,在师长胡琏的带领下,这支部队在山东南麻镇与解放军展开硬碰硬的较量。他们提前布防,修建了2000多个“子母堡”,这些碉堡易守难攻,解放军每拔掉一个碉堡就要牺牲上百人。经过六天六夜的血战,解放军伤亡人数高达1.5万人。
尽管这支部队一直取得胜利,但国民党整体局势却在节节败退。最终,1949年局势彻底崩盘,国民党退守台湾。
撤到台湾后,这支部队进行了整合,驻守在金门岛。金门岛距离厦门仅2公里,地理位置十分敏感。
国民党刚退到台湾时,解放军曾考虑对国民党进行“消灭”,为此打响了古宁头战役。
这场战役将国民党和解放军之间的仇恨推向了巅峰。在胡琏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利用潮汐规律将解放军登陆部队困在滩头,使用美制M5A1坦克碾过冲锋士兵的身体。在这三天的血战中,解放军三个团9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战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许多人因受不住折磨而含恨而终,只有一小部分战俘存活了下来。
这场战役令解放军损失惨重,解放军将此铭记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9年后第二场台海危机爆发,即“八二三炮战”。
这次解放军没有选择海战,而是在厦门向金门发射炮弹,试图削弱金门的防御。
但令人意外的是,国民党军修建的工事竟然扛下了这几十万发炮弹的攻击。
这场炮战持续了整整44天,双方伤亡惨重,两军之间的矛盾和怨恨进一步升级。此后,金门成为了两岸军事博弈的缩影,而第333旅作为守军主力,与大陆彻底杠上了。
在这两场战役之后,台军第333旅将解放军视为主要作战对象,其平时的训练内容全部围绕“反登陆”进行。
“八二三炮战”后,这支部队对金门岛的布防更加细化,紧紧盯住岸滩、制高点和防御工事。
虽然在“八二三炮战”后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战役,但两军之间的小摩擦并未停止。
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这支部队配合美军航母对大陆进行了威慑行动。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这支部队还向厦门方向发射了照明弹。
这支部队小动作不断,解放军也未闲着。2023年,解放军派出无人机侦察金门岛。在中国看来,这都是中国的地盘,派无人机侦察无可厚非。但第333旅为宣示地位,发现无人机后直接发射信号弹进行干扰。
第333旅的这番举动虽然没有导致两军直接冲突,但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直接干扰的行为恰恰说明处于高度戒备的敌对姿态。
同年,台军第333旅的一名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用大陆无人机当靶机”的视频,挑衅意味十足。
对于这名士兵的挑衅,大陆并未理会。但没有想到,这支部队开始“蹬鼻子上脸”。
2024年初,他们进行实弹演习时居然直接对海峡方向发射“空包弹”示威。在金门快艇事件后,该部队更是频繁在沿海部署重武器,直指对岸海警。
对于这支部队以及台湾的这些小动作,解放军也未坐以待毙。2024年,“联合利剑-2024A”和“2024B”接连上演,规模大、科目全。
除此之外,2025年初更是进行了“海峡雷霆-2025A”演习,直接亮出了全域作战的底牌。
这些演习不仅是在练兵,更重要的是一种表态,对岛内和外部势力的警告,让他们清楚如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多大。
目前,第333旅部队所使用的装备还是1990年就被美军淘汰的,与解放军所使用的装备早已不在一个层面上。解放军的装备直接碾压他们,可能第333旅也意识到了装备上的差距,今年动作没有以往那样频繁了。
未来的局势发展难以预料,但可以明确的是,就算真的要靠武力“收复”,解放军第一个不放过的大概率就是它了。而这并不只是因为解放军与它之间的恩怨,还有战略上的意义。
不过,这些还都是未知数。中国爱好和平,台湾岛内也已经有不少人觉醒,说不定不需要武力,台湾就可以从思想上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