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北极航道运输遭质疑?安全环保争议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5-10-06 05:09:52 来源:凑近看世界 作者:凑近看世界

中国走北极航道是‘进军’?航运巨头避而远之的原因,背后是否另有隐情?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利用俄罗斯与北极间航道运输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解读为‘进军北极航线’。与此同时,全球航运巨头却集体表态,称该航道虽近但不安全、不环保,因此选择远离。这一系列言论,究竟是事实还是借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北极航道并非某个国家的‘后花园’,而是国际公认的航运通道。中国企业选择该航道运输,与船公司选择苏伊士运河或马六甲海峡并无本质区别。若仅因选择新航道便被视为‘进军’,那么全球众多国家的货轮选择新航线,是否都意味着‘抢地盘’?这种逻辑显然过于牵强,媒体的形容词使用也显得过于戏剧化。

据了解,北极航道主要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是东北航道。该航道从中国沿海出发,经白令海峡,沿俄罗斯北部海岸直达欧洲,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了三四千海里。简单来说,就是‘抄近路’,能够节省油钱和时间,这对任何一家物流公司而言都是正常的商业选择。然而,在某些报道中,这一选择却被扭曲为‘地缘政治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再来看看航运巨头们提出的‘安全环保论’。关于安全,北极航道确实存在结冰期,但如今已有专业破冰船协助,并有卫星导航实时监控。据国际海事组织(IMO)2024年发布的《北极航运安全与环保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经东北航道航行的商船共178艘,仅发生1起轻微设备故障,事故率不足0.6%,远低于某些常年拥堵、事故频发的传统航道。

至于环保问题,则更为有趣。中国参与北极航运的货轮早已按照IMO最新的‘北极环保规则’升级了设备,使用低硫燃油,并安装了废气净化系统。部分船舶甚至能够接岸电以减少碳排放。反观某些喊着‘不环保’的航运巨头,旗下仍有不少老船未完成环保改造。去年,就有艘欧洲巨头的货轮在印度洋因燃油泄漏被罚款,此时却无人提及环保问题。



吃瓜群众都能看出,巨头们‘远离’的真实原因,或许与‘安全环保’关系不大。北极航道刚起步,配套的港口、维修设施尚在完善中。要想跑这条线,需要给船舶安装抗冰设备,并培训船员应对北极气候,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巨头们现在的船队大多是为传统航道设计的,贸然转向北极航线,前期投入不小。

更关键的是,传统航道沿线有他们深耕多年的合作港口和物流网络。如果大家都去走北极航道,那些靠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地中海港口装卸业务吃饭的环节,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说白了,这就是‘既怕别人抢了新蛋糕,又不想自己先花成本探路’的小心思。



此外,某些报道一边说中国‘进军’北极航线,一边又说巨头们‘远离’,仿佛这航道是块没人要的‘烫手山芋’,中国偏要凑上去。可事实是,除了中国,俄罗斯、挪威、芬兰这些北极周边国家,早就在合作开发航道资源了。俄罗斯去年还升级了北极沿岸的多个港口,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货轮过来。如果这航道真那么‘不安全不环保’,这些国家会这么做吗?

退一步说,就算北极航道现在还有待完善,那也是个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改进的事,而不是靠扣帽子、唱衰来否定。中国企业参与其中,是带着技术和资金来共建的。比如和俄罗斯合作研发的抗冰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既能适应北极气候,又能提高运输效率,这对全球能源运输都是好事,怎么就成了‘进军’?

网友们对此也看得很透彻。有评论说:‘合着中国做啥都是‘进军’,别人做就是‘正常合作’?这双标玩得溜啊。’还有人调侃:‘巨头们的‘远离承诺’,跟商家说‘这东西我不卖,因为不好’一样,说不定是怕你知道这东西好,抢了他的老生意。’不得不说,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实说到底,北极航道的价值就摆在那——缩短航程、降低成本,符合全球航运追求高效的趋势。现在的争议,本质上是部分势力习惯了用‘地缘政治滤镜’看中国的一切行为,把正常的商业合作扭曲成‘扩张’,同时某些巨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用‘安全环保’当借口掩盖自己的犹豫。

但事实不会说谎。中国船公司在北极航道的运营,一直是合规、透明的。每一次航行都向相关国际组织报备,也积极参与北极环保合作。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北极航道航运发展总结》显示,中国籍船舶全年在北极航道运输货物超1200万吨,没发生一起环保违规事件,这比某些喊着‘环保’的巨头做得都实在。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一提到中国参与北极航运,就有人急着用‘进军’这种带攻击性的词?巨头们的‘远离承诺’能坚持多久?等北极航道的配套设施更完善了,他们会不会悄悄改变态度?说到底,北极航道是全球的公共资源,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私产’。谁合规、谁有能力、谁能带来共赢,谁就能参与其中。那些靠夸张表述博眼球的报道,和拿环保当挡箭牌的双标行为,终究经不住事实的检验。

未来北极航运会不会成为亚欧物流的主流通道?咱们不知道,但至少现在,某些媒体和巨头的小九九,已经被大家看得明明白白了。

引用来源
新加坡联合早报2025年10月3日相关报道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4年《北极航运安全与环保报告》
中国交通运输部2023年《北极航道航运发展总结》
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关于北极港口升级的公开声明
网友评论来源于国际航运论坛社区公开讨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