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学者沈逸对K签证政策提出了言语犀利的批评,引发了广泛关注。沈逸指出,有些人可能长期脱离群众,存在“月亮总是外国圆”的偏见,认为外国经验和人才必然优于本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同样具备卓越的能力。
沈逸认为,K签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未来,这一政策必然需要进行校准,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他还特别提到,如果K签证过度开放,导致大量特色群体涌入,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到时候政策纠错将势在必行。
对于沈逸的观点,笔者深表认同。长期以来,一些人过于迷信留学和西方技术,认为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我们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科技才能突飞猛进。甚至国内一些教授也喜欢照搬西方政策,总觉得他们的就是最好的,这种拿来主义的心态并不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前期留学出去的人回国后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发展。但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否则,全球移民去欧美的国家这么多,怎么唯独我们能够威胁到美国的地位呢?这充分说明,我们本身就具备优秀的素质和潜力。
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他英语不好,也没留过学,但依然专注大模型研发,并取得了卓越成就。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完全有能力培养出科学家,不需要依靠外国人才来帮助我们发展。
第二个案例是马院士,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制造出电磁弹射,但我们的马院士做到了。出于对他的保护,我们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但事实上,他没有出过国,却在国内大学的培养下成为了顶尖人才。马院士还曾霸气地表示:“电磁弹射领域美国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来问我。”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本土培养人才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才不仅仅在一个领域强,和钱学森一样,他们精通多个领域,对很多领域都有前瞻性。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全面而优秀的人才。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欢迎外国人扎堆来中国旅游消费,但不欢迎扎堆来工作或经商。中国科技的发展要靠本国人民,而不是靠外面的人。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相信本土人才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