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涉毒艺人复出闹剧:公众底线不容践踏

时间:2025-10-06 08:29:59 来源:犀利强哥 作者:犀利强哥

来源:国馆

2025年中秋前夕的温州奥体中心外,夜色初降时已有粉丝举着灯牌守候。他们期待着苏永康的经典情歌,却等来场馆外张贴的「演出紧急取消」公告,以及票务平台连夜下架的购票链接。这场未启幕的演唱会,如同一颗石子投入舆论湖面,激起了对涉毒艺人复出问题的千层浪。


「没听到《爱一个人好难》太遗憾了。」部分歌迷的惋惜声中,更多人发出质问:「一个曾因吸毒被抓的艺人,凭什么能站上内地舞台捞金?那些倒在禁毒一线的警察,他们的牺牲难道被忘了吗?」这场争议背后,是公众对涉毒艺人复出现象的集体愤怒。

涉毒艺人的「复出戏码」为何屡禁不止?

从苏永康到陈羽凡,涉毒艺人总试图用一句「对不起」抹掉黑历史。他们通过小型商演、影视客串等方式悄悄试水,甚至如柯震东般接拍台湾电影试图「洗白」。这种算计背后,是对公众记忆的轻视,更是对社会底线的挑衅。


1998年香港红磡体育馆,苏永康以《爱一个人好难》登顶情歌王子宝座,出租车司机都能哼唱几句。然而2002年台湾某酒吧,他因持有摇头丸被警方当场抓获。新闻曝光后,代言解约、巡演取消、唱片合作暂停,他红着眼眶说「我错了」,却从未真正放弃舞台。


陈羽凡的轨迹更为典型。2004年羽泉组合以《奔跑》登上春晚,成为无数人的青春记忆。2018年涉毒被拘后,他虽失去综艺与巡演机会,却靠着版权分成过着滋润生活,更频繁现身小型商演。某县城演出上,他唱着《最美》时听到「羽泉」呼喊的愣神,暴露了复出的迫切。


缉毒警察的伤痛,岂是「时间」能冲淡的?

当涉毒艺人在舞台上赚取出场费时,云南边境的缉毒警察毕光熙正捂着装着20厘米钢板和11根钢钉的右臂排查车辆。2016年抓捕毒贩时,他的肱骨被拧断,却强忍剧痛死死抓住嫌疑人。「一松手毒贩就跑了」,轻描淡写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


2022年,民警胡光志在围捕涉毒人员时胸口中弹,仍捂着伤口追出直至失血过多倒地;禁毒警察柯占军在跨境行动中右胸中弹,死死抱住毒贩双腿任刀刺入,直到同事赶来才松开手。他3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女儿刚满1岁。

这些英雄不是不怕死,只是知道多抓一个毒贩、多缴一公斤毒品,就能让更多家庭免受毒品侵害。他们的牺牲远不止生命——有位匿名缉毒警察为卧底毒窝37天没睡安稳觉,白天强忍恐惧「验货」,夜里靠烟头烫手保持清醒,任务结束后瘦了20多斤,女儿都认不出他。


更令人心碎的是,许多缉毒警察连名字都不能公开,牺牲后连墓碑都没有。纪录片《中华之剑》中,缉毒警察王世洲牺牲后,他年近百岁的母亲颤抖着抚摸棺椁:「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咱们不是说好,你要给我送终的吗?」这声质问,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

公众底线觉醒:涉毒艺人没有「复出」资格

去年,涉毒演员含笑改名韩朴俊混入《狂飙》剧组饰演配角,辩称「当年是误食」。可「误食」二字怎能掩盖吸毒事实?怎能对得起那些因毒品失去生命的缉毒警察?宋冬野在酒吧驻唱被举报后发文「喊冤」,称「已经为错误付出了代价」,可他所谓的「代价」不过是几年沉寂,而缉毒警察付出的是生命与家庭。


《人民日报》曾明确表态:「涉毒艺人可以回归社会,但绝不能回归舞台。」因为舞台是公众视野的中心,让涉毒艺人站上舞台,就是对缉毒警察牺牲的漠视,对毒品危害的淡化,对社会底线的践踏。网友说得更直接:「我们可以原谅一个人犯错,但不能原谅触碰底线的罪恶。毒品背后,是无数缉毒警察的鲜血,是无数家庭的破碎,这样的代价,我们付不起,也绝不能忘。」

严守底线:从源头杜绝涉毒艺人复出

苏永康温州演唱会被叫停,不是偶然,而是公众底线意识的觉醒。但仅仅取消一场演唱会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追问:涉毒艺人是如何通过审批拿到演出资质的?背后是否存在监管漏洞?只有从源头堵住漏洞,才能彻底杜绝涉毒艺人「复出捞金」的可能。

要知道,花在涉毒艺人身上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变成毒贩手中的武器;给涉毒艺人的每一次「机会」,都是对英雄牺牲的亵渎。娱乐可以包容,但不能无底线;公众可以善良,但不能遗忘伤痛。

那些倒在禁毒一线的警察,用生命为我们筑起了安全防线。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对涉毒艺人零容忍」的底线,不让他们的血白流。如果你也认同,请点个【赞+在看】,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涉毒艺人没有「复出」的资格,因为缉毒警察的血,早已把底线染红;英雄的牺牲,绝不能被遗忘!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