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冯唐转型战略营销,是创新还是偏离文学初心?

时间:2025-09-20 05:09:40 来源:关尔东 作者:关尔东

冯唐老师或许并不认同这样的评价,毕竟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作为支撑。他的小说作品,无论好坏,都是其文学才华的体现。尽管从个人阅读趣味出发,我对冯唐的小说并不特别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余华、双雪涛、陈春成等作家相比,冯唐的作品在文学性上或许有着不同的追求和风格。这份名单还可以继续延伸,若冯唐老师得知,或许会感到一丝苦涩。

然而,近期冯唐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却让人不禁对其形象产生新的思考。他似乎逐渐走上了成功学的道路,其推出的冯唐五道战略成长营,价格高达29800元,远超一顿西贝餐饮的消费。在罗永浩冲上热搜之际,冯唐也不忘借机推销自己的课程,这种略显生硬的营销方式,让人不禁对其商业动机产生质疑。



在谈及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争执时,冯唐巧妙地避开了所有敏感话题,让人不禁猜测,罗永浩之所以能够掀起这股风浪,是否与其上了冯唐的课程有关?这种猜测虽无确凿证据,但却引发了公众对冯唐战略课程效果的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锤子科技被列为老赖的新闻也引发了关注。如果冯唐的战略真的如此具有预见性,为何未能预见锤子科技的困境?罗永浩能否运用五道战略成功还债,摆脱老赖身份,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冯唐所倡导的战略理念,与华与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时期,这些战略似乎总能找到成功的理由。然而,在困难重重的时刻,这些战略却显得空洞而虚幻,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战略的诡辩之处在于,如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那往往被归咎于执行问题,而非战略本身。这种逻辑让人不禁对战略的真实价值产生怀疑。

回顾华与华曾经写过的战略营销品牌清单,我不禁好奇,这些广告词汇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价值吗?当然,我并非否认广告行业的价值,《广告狂人》等美剧也展现了广告人的精彩故事。一个好的广告确实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同度,涉及某种集体潜意识。

然而,华与华的这些品牌营销案例,却让我难以看出其中的亮点。比如“要想身体好,多往道真跑!”这句广告词,感叹号似乎也要收费,但为何偏偏是道真呢?其他地方就不行吗?这不就是一句套话吗?“新东方,老师好”这样的句子,更是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我后来意识到,广告的本质其实就是喊口号,通过重复让人们形成思维惯性,最好别动脑子,无脑下单。其本质是否真实,能否给人们带来启迪,似乎并不重要。只要是一句口号,能够长期刷、大量刷,目的就达到了。以这些广告词而论,要说华与华是天才,我实在难以认同。



一定程度上,作为严肃文学作家的冯唐老师,竟然也在搞什么五道战略、成事学,这似乎有些太下沉而不太爱惜羽毛了。我同意一些朋友的看法,可能冯唐老师就是缺钱了,谁会嫌钱多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冯唐的小说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挣钱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冯唐一边大谈自己欠上天十本长篇小说,翘首以盼能否拿个诺贝尔奖,一边又按捺不住想要赚大钱的世俗之心。可能这一类的“斜杠”中年很被市场所喜爱,文学算个屁啊,能够通过知识变现,那才是真正的牛人。相信冯唐老师也越来越认同这一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