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涉及科技与政治领域的重磅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媒公开宣称,一旦台海地区爆发战争,中国斥巨资从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购入的先进半导体设备,尤其是高端光刻机,将面临被远程瘫痪的风险。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半导体行业原本看似平静的发展局面。
光刻机的战略地位与博弈
在半导体制造的复杂流程中,光刻机堪称决定芯片制造精度的“心脏设备”。而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在高端光刻机领域长期占据着垄断性的霸主地位。
阿斯麦公司生产的极紫外光刻机(EUV),能够实现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芯片制造,其技术门槛之高,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同类设备的企业屈指可数。
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近年来不惜投入重金,从阿斯麦引进这些昂贵的光刻机。一台设备的价格常常高达数亿美元,而且后续每年还需要支付高昂的服务费用于设备维护和软件更新。
然而,这些昂贵设备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日益紧张,特别是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一个潜在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这些依赖网络更新和维护的先进设备,存在被远程控制的可能性。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政府官员早已私下与荷兰和台湾地区当局进行了沟通,探讨在台海危机升级的情况下,如何应对中国大陆可能获得的先进半导体技术。
荷兰政府就此与阿斯麦会面时,阿斯麦方面表示,公司有能力远程让其出售给台积电(位于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极紫外光刻机陷入瘫痪状态。
阿斯麦的极紫外光刻机需要频繁地进行联网维护,软件和关键参数要从荷兰的服务端进行推送。这一设计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方便了设备的管理和升级,但也为远程控制打开了一扇“后门”。
只要拥有相应的权限,就能够通过网络向设备发送指令,实现远程关机甚至更严重的破坏性行为。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高度依赖阿斯麦的光刻机,其生产线对这些设备的依赖性不言而喻。
一旦设备全部停机,全球高端芯片产能将立刻陷入断层,众多依赖高端芯片的行业,如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大陆企业所购买的设备,与台积电使用的型号并无太大差异,同样面临着远程控制的风险。
尽管在和平时期,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供应商也提供着周到的服务,但只要地缘政治局势出现剧烈波动,这种依赖外部技术和设备的脆弱性就会立刻暴露出来。
即便在2024上半年阿斯麦对华销售份额依旧可观,可一旦美国施加压力,荷兰由于在关键部件和专利方面受制于美国,很难有足够的抗压空间来维持对华的正常设备供应与技术支持。
美国过往的技术控制手段
其实,这种通过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或限制的做法,并非首次出现。
美国使用过的拙劣手段
美国在过去向外出售高科技产品时,就常常保留控制权。例如当年美国向伊朗出售F-14战机后,通过断供关键零部件,试图瘫痪伊朗的这些战机。
后来,美国更是在出口版的F-35战机上设置了远程操控“后门”,其他国家的空军在使用时,许多功能都需要美方授权密码才能开启。
在民用领域,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2023年德国军舰在红海行动中,发射的美制无人机突然出现故障,外界纷纷猜测是美国进行了远程干预。
中国的应对之策与国产化进程
面对这样的潜在风险,中国大陆也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中国加速了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的进程,大量的资金投入,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投身其中,研发线上常常灯火通明,日夜奋战。
在一些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电动汽车产业链为例,中国实现了从矿产资源到电池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使得西方在这一领域难以通过制裁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发展。
在半导体领域,虽然目前国产设备在性能和精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在中低端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已经逐渐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并且,国产设备的迭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努力和进步,也引起了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
阿斯麦公司的高管就曾公开表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基础研究能力不容小觑,再多的封锁和限制,也只能延缓中国技术突破的时间,而无法阻止这一趋势。
美国半导体行业内部,也有不少企业出于对市场份额的考虑,反对过度的出口管制政策。他们意识到,一旦完全失去中国市场,将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半导体产业: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
美媒所爆料的“远程瘫痪”风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威胁,更是当前复杂国际政治局势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映射。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发展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成为了各国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专利技术受限等,但也在危机中寻找到了机遇,加速了国产化进程,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结语
台海局势的风云变幻,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激发了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奋发图强的决心。
正如历史上中国在粮食安全、国防建设等方面,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给自足一样,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主可控的目标迈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凭借自身的实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不再畏惧任何外部的技术封锁和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