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发生了一起令人意想不到的紧急事件。10月5日,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上空立即关闭,所有飞机不得起飞或降落。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源于雷达中探测到的一串不明气球,导致凌晨的航班被迫改道至拉脱维亚和波兰,甚至一架从哥本哈根飞来的航班也直接掉头返回。
近期,欧洲似乎陷入了一种“安全焦虑”之中。哥本哈根、慕尼黑等机场也刚经历过因无人机引发的停飞事件,而此次立陶宛也“不幸”加入了这个行列。
机场网站迅速挂出了简短通知:“维尔纽斯机场上空已关闭。”然而,这份通知并未提供太多详细信息,让旅客们一头雾水。
你能想象那时的混乱场面吗?凌晨三四点,本应登机前往拉脱维亚的旅客们,已经坐在机舱里,却突然被空姐告知机场关闭,需要下机。没有具体的解释,许多人拖着大行李箱在候机厅里转圈,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找谁问清楚。
有旅客拍摄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画面中满是皱着眉打电话的人。一位大姐对着电话大喊:“我赶早上的会议啊,现在改道波兰至少多花3小时,这损失谁赔?”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急和无奈。
这“一串气球”究竟是什么来头?雷达能扫到轮廓,却无法确定具体是什么——是小孩放的玩具气球,还是气象部门的探测气球,甚至是有人故意放的干扰物?官方仅给出“雷达出现气球”的简短说明,连气球的大概高度、移动方向都未提及,这无疑给大家留下了巨大的猜测空间。评论区里,各种猜测和调侃层出不穷,有人说:“不会是怕啥东西,故意拿气球当借口吧。”还有人调侃:“秋天风大,飘几个气球很正常,至于关整个机场?”
此前,哥本哈根、慕尼黑等机场被无人机搅局,好歹后来还查出是民间爱好者操作失误,未造成太大混乱。而此次立陶宛的做法却显得过于“一刀切”,连让机组人员观察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哥本哈根飞来的飞机都快到了,却被硬生生逼得掉头,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燃油,也给机组和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据了解,维尔纽斯机场是立陶宛最主要的机场,每天航班量并不大,按理说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应该更灵活。然而,此次事件中的通知却简短得像应付事儿,后续也没有更新任何进展——气球跑哪儿了?机场啥时候能开?有没有备选方案?这些旅客最关心的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回答。
如果是国内的机场,遇到这种情况,至少会先通过广播跟旅客说明情况,再协调航空公司安排住宿或改签。哪会像这样“一句话通知”就完事了。
说真的,欧洲这阵子的安全神经确实绷得太紧了。但再紧张也得讲章法吧?总不能一看到点不明物体,就不管不顾地把机场关了。最后受影响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