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贵州黔西沙坝河灌区实景图。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5年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李国英部长指出,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水利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建设目标,在优化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优化布局:构建全国水资源配置新格局
在优化布局方面,水利部门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系统规划,统筹存量与增量资源,聚焦重要经济区、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实施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将达到80.3%,标志着我国水资源调配能力迈上新台阶。
优化结构:完善水网“纲、目、结”体系
在优化结构方面,“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全面推进。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工程,规划纲要明确的40条骨干输排水通道中已有34条建成或在建。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实施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以具有控制性地位的调蓄工程为“结”,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建成26座大型水库,规划明确的588个重点结点中已有465个建成或在建。
优化功能:提升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
在优化功能方面,水利部门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四条生命线”作用。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的1.95亿人提供了稳定优质的水源,有效缓解了受水区缺水局面。同时,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系统集成: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在系统集成方面,水利部门围绕国家水网安全运行和联合调度,加快跨省江河、重大引调水工程、水网重要结点工程的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业务数据归集应用。通过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精准调度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