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性在顺境与逆境中的表现往往大相径庭。当身处巅峰时,周围总是充满了拥戴与赞誉;然而,一旦陷入逆境,真实的人性便显露无遗。195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将彭德怀元帅的人生一分为二,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此之前,彭德怀主持军委事务,堪称军中第一人。然而,1959年之后,他失去了军职,开始过上赋闲的生活。在大运动时期,他更是屡遭批判,境遇凄凉。
由于彭德怀被上级定过调,身份变得异常敏感,一般人不敢与他接触,生怕被牵连为“同党”。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敢于坚持自我、不畏强权的人。在那场会议的前后,有九位将军挺身而出,为彭德怀送去了温暖与慰藉。
第一位:黄克诚
黄克诚与彭德怀早在红三军团时就开始合作,关系非常密切。那场会议刚开始时,黄克诚还未被当成批判的对象。华东局的柯庆施找到黄克诚,暗示他只要与彭德怀“划清界限”,就可以度过风波。然而,黄克诚坚决拒绝,表示不愿落井下石,结果后来也遭到了猛烈的批判。
第二位:邓华
邓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长期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制定作战计划、指挥军队行动。他对彭德怀万分敬佩。在那场会议上,他作为沈阳军区司令员被要求发言,但每次他都只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如“彭老总也有错误,脾气不好”。即便有关人员来找过他,他也没改说法,最终被定为“彭的人”,离开了军队。
第三位:洪学智
洪学智在抗美援朝时与彭德怀有很多接触,当时他是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后来还被彭德怀“抓壮丁”当了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1959年,洪学智本在西藏了解后勤供给情况,会议的第二阶段把他叫上了山。他了解会议第一阶段发生的事后,力挺彭德怀,表示彭总作为政治局委员,直接给党的主席写信反映意见是没有问题的。他还出言表示彭总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敢讲真话、讲实话,是忧国忧民的表现。然而,这个态度也让他遭到牵连,离开了部队。
第四位:万毅
万毅早年是张学良东北军中的一员,跟彭德怀基本没有来往。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过志愿军炮兵司令员,但参加两次战役后就回国了。1959年,他作为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去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汇报情况,结果陷身其中。在小组讨论会上,他坚持要认真把彭德怀的“意见书”学习学习、讨论讨论,而不是一味地批判。这个态度让他后来被打成“俱乐部”的一员,无奈离开军队。
第五位:钟伟
钟伟当年级别不够没有上山参会,他参加的是后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污蔑红军时期彭、黄枪毙了一名红一军团的干部是想针对毛主席。钟伟听后马上站起来怒斥那人胡说,直言枪毙那名干部的人就是自己,因为那名干部想带人临阵脱逃,按军法必须要枪毙。这件事要追究责任也不应该追到这二位首长身上。钟伟的勇气让多少人汗颜!
第六位:罗舜初
罗舜初时任海军副司令员,他没有上山参会。本来他在哈尔滨汽轮机厂视察工作,突然接到命令回京参加党委全会,主要也是讨论彭德怀的问题。他发言时直接表示对于彭德怀同志的影响要有正确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是错误的。后来几次开会他都是这个态度,导致海军司令员职务被免,送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了两年。
第七位:赵尔陆
赵尔陆在小组讨论会上表示彭总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敢讲真话。因为他跟彭德怀没什么历史渊源,也就没人把他们凑一块去。只是赵尔陆之后被反复要求写检讨,这一写就是一年多。1960年冬,他的职务被撤销,后在周总理等人的帮助下,改任为经委副主任。
第八位:张爱萍
那场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已经是大多数人绕道走的处境。然而,张爱萍却丝毫不担心,坚持要跟彭德怀同乘一机返回北京,这让彭总特别感动。1973年彭德怀病重住进了301医院,当时张爱萍也在该医院养病。听说这个消息后,他立马要去找彭德怀。奈何当时看管人员较多,任他想尽了办法都没能见上一面。无奈之下,他就在走廊里大喊:“彭总,我是张爱萍,我是张爱萍啊,我来看你了。”
第九位:李聚奎
李聚奎与张爱萍的情况有些类似。有天护士随口闲聊说近期有个姓彭的大人物要住到医院来,李聚奎隐隐猜到了是彭德怀。此后他就每天在走廊里等待,真的看到了彭德怀进来。本来他想去跟老首长见见面,可惜被人拦住了。于是李聚奎就说自己不舒服,要在室外多待一待。一段时间后,他终于等到了彭德怀。那天彭德怀被护士用轮椅推着回病房,李聚奎激动地起身想要走过去,彭德怀看到他,却笑笑摆手,阻止了他的动作。李聚奎明白这是彭德怀担心会引发牵连,他也就接受了这份好意。
其实当初也还有很多人在心里支持着彭德怀,奈何形势严峻。好在后来中央为彭总他们平反了,让他们得到了该有的荣誉。这九位将军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