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老覃发布的《曾志的情书落入了毛主席之手,她非常难为情,后来却铭记了一辈子》一文中,我们回顾了1929年3月上旬红4军首次进入闽西的壮举。在长岭寨,红军大破长汀军阀郭凤鸣的部队,成功解放了汀州城,并在城内进行了队伍的重新整编,红军的声威因此大振。
按照毛主席的既定计划,红军将以长汀为中心,逐步向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龙岩等地扩展,力求在一年内构建起全新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毛主席意外地收到了彭德怀的来信。
原来,彭德怀从井冈山突围后,仅率领红5军余部300多人转战赣南,并成功占领了瑞金县城。在瑞金,他得知随着蒋桂战争的升级,赣南的大部分守军已调往前线,这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他写信给毛主席,恳请红4军回师赣南。
毛主席阅信后,深感时机难得。虽然闽西也有发展潜力,但赣南的守备向来严密,如今因蒋桂战争而出现了空隙,这是红军发展的绝佳时机。同时,恢复井冈山附近的群众割据也是当务之急。于是,毛主席果断决定,指挥红4军回师赣南。
1929年4月1日,红4军顺利抵达瑞金,与彭德怀的红5军再次会师。此时,彭德怀部在瑞金驻守仅一星期,人数已从原来的300余人激增至七八百人。
两军会师后,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此时,中央特派员刘安恭带来了《中央给润之(毛主席)、玉阶(朱德)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
这封写于1929年2月7日的信,史称“二月来信”。信中主题思想明确:当前革命形势陷入低潮,红军应就地解散,化整为零,以避免被敌人一网打尽。同时,信中还从关心毛主席、朱德的角度出发,认为两人留在部队中目标过大,易招敌人注意,要求他们迅速脱离部队前往中央。
面对这样一封信,毛主席感到哭笑不得。但中央的命令必须服从,这是原则问题。于是,毛主席采取了一个灵活的策略:一方面服从中央的命令;另一方面,在服从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为此,他召集了前委会议,让大家充分讨论。晚上,以前委的名义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明确指出全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红军不仅不能解散,反而要加大发展力度。
在报告的最后,毛主席郑重声明:
“中央若因别项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我们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得来,那是胜过我们的。”
这表明毛主席对恽代英、刘伯承的才能非常认可,甚至认为他们远胜自己和朱德。因此,他主动提出让贤,希望红4军前委书记和军长分别由恽代英、刘伯承接替。
然而,彭德怀对恽代英和刘伯承并不了解。他通过与毛主席和朱德的接触,已经认定两人是红军的擎天大木,坚决不同意中共中央的意见。于是,他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强调朱德、毛主席万万不能离开部队。
毛主席的报告和彭德怀的信于4月5日发出。实际上,中共中央在3月下旬蒋桂战争爆发后,就已经收回了原先的成命。在还没收到毛主席的报告和彭德怀的信的情况下,中央于4月7日再发了一封指示信给红4军,要求红军扩大游击战争范围,并表示:
“润之、玉阶两同志若一时还不能来,中央希望前委派一得力同志,暂时离开那里,来中央报告与讨论一切问题之后,再回到你们那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