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组织部不轻易提拔的5类人,能力再强也难获重用

时间:2025-10-06 17:38:36 来源:细说职场 作者:细说职场

在单位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明明能力出众,做事也勤勤恳恳,但每到提拔的时候,却总是与晋升机会擦肩而过,年复一年地待在原来的岗位上。而与此同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同事,却能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究竟看重什么?难道能力强不是最重要的吗?



其实,能力强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属于下面要讲的这五种类型,那么即便能力再突出,恐怕也很难进入组织部门的提拔名单。

第一种: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的人

这类人往往在业务能力上表现不俗,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善于与人协作。他们习惯独自完成任务,开会时沉默寡言,集体活动也常常缺席。在他们心中,“我”字永远排在首位,“我们”这个词却很少出现。他们总觉得周围的同事甚至领导都不如自己。

组织部门对此的看法是:领导岗位并非技术比拼的舞台,关键在于能否带领团队共同前进。一个人如果不能融入集体、团结同事,又怎能指望他凝聚人心、带领团队呢?能力越强的“独行侠”,有时反而会让团队失去合力。组织上考察干部时,首先看的就是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全局的人,显然不符合要求。

第二种:缺少担当,有问题喜欢回避矛盾的人

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人缘不错,跟谁都不红脸。但遇到矛盾时,他们能躲就躲;看到问题时,也装作没看见。分配任务时满口答应,一旦出了事,却最擅长推卸责任。他们的原则是:宁可不出彩,也绝不能出错。

组织部门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领导干部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必须能扛事、敢担责。一个处处回避矛盾、不敢坚持原则的“老好人”,平时也许能维持一时的平静,但一旦遇到急事难事,很可能就会把整个队伍带偏。组织上绝不会把重要岗位交给一个不敢碰硬、不愿负责的人。

第三种:凡是不讲规矩,爱自作聪明的人

这类人脑子转得快,办法也多,但常常把纪律和规则视为障碍。他们做事不喜欢请示汇报,习惯自己拿主意,甚至为了达成目标,偶尔会瞒报情况或搞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这在组织部门看来,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规矩意识和组织观念,是干部必须守住的底线。一个不守纪律的干部,能力越强、位置越高,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组织考察干部时,一定会做全面深入的了解,任何不守规矩的记录,都可能导致一票否决。

第四种:不愿学习,靠老本吃饭的人

这类人往往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应付眼前的工作。他们对新政策、新知识缺乏兴趣,开会时的发言总是老三样,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多年不变,还自认为这是“经验丰富”。

组织部门的看法是,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跟不上节奏。组织上需要的是善于学习、能适应新形势的干部。一个总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人,显然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提拔这样的人,等于让一个单位停止进步。

第五种:心态不好,总发牢骚的人

他们有一定能力,但心态容易失衡。多干一点就觉得吃亏,提拔慢一点就满腹牢骚。整天抱怨领导不公、同事不好,成了办公室里的“负能量源”。

组织部门认为,干部不仅要能干,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一个心态不稳、整天传播负能量的人,不仅自己干不好工作,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组织上需要的是能扛压力、传递信心的人,而不是一味抱怨的“祥林嫂”。

那么,组织部门到底按什么标准选拔干部呢?

说到底,组织选拔干部,看的从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突出,而是整体的素质和长期的表现。能力强是好事,但只有将能力用在正确的方向上,融入团队、遵守规矩、勇于担当、不断学习、保持良好心态,才能在组织的考察中脱颖而出,成为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