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梁文锋点醒罗永浩:科技创业与舆论场的双线人生

时间:2025-09-18 06:24:06 来源:字母榜 作者:字母榜



和西贝的舆论交锋,让不少人感叹:那个熟悉的罗永浩又回来了。这场风波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科技梦想与现实选择的深刻对话。

数月前,梁文锋在得知罗永浩准备投身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时,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为什么非要做科技?”在梁文锋看来,一个人若能在任何领域做到全国前几名,便不应辜负这份天赋。而罗永浩,正是他眼中那个“最该靠嘴吃饭”的人。

罗永浩听后,心中难免有些沮丧,但梁文锋的话却深深触动了他。他坦言自己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无法割舍对科技圈的热爱。

几个月后,各大平台悄然出现了一档名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的播客节目。罗永浩以“播客对话者”的新身份,开启了与科技领袖和创业者的深度对话。



按照计划,罗永浩每周都会邀请一位科技领袖或创业者进行对话。在访谈中,他主动设置议题,引发舆论热议。首期对话李想时,“李想哽咽感谢美团王兴”的话题便迅速刷榜社交平台。

“靠嘴吃饭”的罗永浩,最近又与西贝展开了一场舆论交锋。对于罗永浩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漂亮的战役。他巧妙设置议题,顺应民意,赢得了广泛支持。

谁还记得,一个月前,罗永浩还因脱口秀节目中的言论,连发数十条微博与网友对骂,寸步不让。如今,他人设反转,自称支持者高达90%,俨然成为了舆论场里的正义化身。

无论外界如何看待,流量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了他最熟悉的战场——直播间。

风波持续发酵的三天里,即9月12日至14日,交个朋友直播间吸引了1000万人次观看,累计带货额最高预估达5000万元。相比之下,此前同一时段的直播间销售额最高预估仅为1000万元。交个朋友公司的股价也在两个交易日内上涨超过12%。

事实上,作为大主播,罗永浩如今的商业模式堪称完美闭环:在舆论场上设置议题产生流量,在直播间里带货兑现流量。

当其他主播还在苦苦追逐流量时,罗永浩已然成为了最具有设置议题能力的主播。

如今,在舆论场里,罗永浩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淡去,“大众嘴替”的形象却愈发鲜明。后者更具情绪、流量和商业价值。

三年前,罗永浩淡出直播圈时曾表示,自己不愿再在社交平台上过多交流,只想专注科技创业。最后,他只是开了一个用于辟谣的账号。

2022年6月,债务还至尾声的罗永浩宣布“退网”,成立细红线公司,投身AR领域。他信心满满,目标很高,想打造出像“2007年的iPhone+iOS”那样有颠覆性的产品,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的公司。

经历锤子科技的失败后,罗永浩变得更加谨慎。他准备了B、C计划,包括被大公司投资、控股或收购,或者转型做智能硬件产品。

起步很顺利。不到半年,细红线就拿到了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投后估值达到2亿美元。

2023年,是罗永浩团队技术积累的高峰。企查查信息显示,这一年细红线申请了15个专利,大多围绕AR眼镜展开。



然而,行业却在退潮。IDC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R/VR行业的头显出货量同比下降23.5%。2024年至今,细红线科技也再无公开申请的专利。据《新视界》报道,细红线员工数巅峰时期为150多人,与当初预计的千人团队相差甚远。

2024年,有媒体报道称,罗永浩团队正从AR转向AI领域。

2024年4月,罗永浩在直播间宣布,9月份将推出神秘产品,具有“颠覆性、破坏式的创新”。后来,他又将发布时间推迟至年底。然而,直到2024年结束,罗永浩仍未拿出成品。

也是这段时间,罗永浩因团队测试AI遇到问题,经人介绍见到了梁文锋。此时,梁文锋团队已经发布了DeepSeek-V3,还未发布R1。双方见面期间,梁文锋再次对罗永浩发出灵魂拷问:“你为什么非要做科技?”

梁文锋并无他意,他认为罗永浩“靠嘴吃饭”可能更有优势。当时罗永浩有些沮丧:“我做产品也有可能做到全国前几名。”结果梁文锋回答:“这个不好判断。”

2025年1月,罗永浩团队在海外发布了一款名为J1 Assistant的聚合类AI助理软件。只是,这款产品略显平淡,与他曾预告的“颠覆性、破坏式创新”相比,相差甚远。



AI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还是AI大模型。就在罗永浩新品发布的十二天后,梁文锋发布了DeepSeek-R1,一款具备颠覆性的大模型产品。

今年6月,投身科技的第三年,罗永浩亲口承认了AR上的失败。

“用了一年多,烧了很多钱,证实10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又花了一年多,做AI的软硬件结合方案,但是软件出了工程灾难。所以计划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发的软硬件结合方案,就没发出来。”

或许是意识到始终挣扎在科技圈代价太大,罗永浩将梁文锋的话听进去了,重新思考“用嘴吃饭”的这条路。

但是罗永浩并不想离科技圈太远。目前,细红线仍在招聘大模型算法工程师、IOS工程师等岗位,涉及大语言模型、Agent、Apple人机交互产品等领域。

罗永浩将自己的播客聚焦于科技与商业领域,既能让他在科技领域有所助益,又能发挥其表达优势,稳固公众影响力。

靠嘴吃饭,的确能给罗永浩带来实际收益,尤其在罗永浩熟悉的直播间里,表达和话语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

第三方数据平台达多多显示,9月11日至15日,罗永浩大战西贝期间,交个朋友直播间累计吸引120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最高预估为5000万元。特别是9月14日达到峰值,660万人涌入直播间,当天销售额最高预估为2500万元。



对比7月份直播间日均销售额在250万-500万元徘徊,这一波热度,罗永浩接得毫不犹豫。

他甚至还主动邀请贾国龙来一场直播对话:“我们还是找一个大的网络平台直播,当面公平公正冷静理性地对一次话吧。”

罗永浩擅长“靠嘴吃饭”。他曾在俞敏洪和董宇辉事件中,持续输出观点,吃尽了流量红利。

去年7月25日,俞敏洪和董宇辉彻底“切割”。第二天,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一边点评,一边卖货。他甚至做足了功课,提前在几张白纸记上要点。

“我说任老板铁公鸡,马老板铁公鸡是引爆不了的……为什么一说铁公鸡就引爆了?”说到激动处,罗永浩双手平复情绪,也不忘卖货:“喝口佳得乐,运动饮料……我是在抑制自己,克制克制,非常大的强度,很消耗的”。

在俞敏洪和董宇辉事件中,舆论风向普遍偏向董宇辉。当晚,就有700万人涌入交个朋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也从一天前的250万-500万,直接冲到了1000万-2500万元。

这不是罗永浩第一次吃到争议带来的流量红利。早在东方甄选小作文风波期间,罗永浩就多次发声,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当年12月,交个朋友直播间吸引1.04亿人次观看,比前一个月超出3000万人次。

罗永浩收获的,不仅是商业收益,还有公众形象的塑造。

在俞敏洪与董宇辉的事件中,罗永浩成为敢于为年轻人发声的代表;而在与西贝的争议中,他站在大众这边,意外实现了个人公众形象的反转。

“我一直以来在网络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但这次这个事件以后,我可能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一个情况,我卷入一个公共事件,支持我的人超过90%,这是我这辈子没有享受过的东西”。

数据印证了罗永浩的感受。“新榜数据”对7.2万条网络评论分析,其中,47%的声音支持罗永浩,19%要求兴业规范,28%质疑西贝。

舆论场上,罗永浩粉丝增长迅速。微博数据显示,风波发生以来的一周时间,罗永浩粉丝增长近70万至138万粉丝。

在类似的公共议题中,罗永浩善于捕捉公众情绪,懂得何时开口、如何开口。而他的发声,也不只是表达立场,更像是一次次的流量生意。对于深谙舆论规则的罗永浩来说,每一次卷入的议题,都有可能成为他的“顺风局”。

科技创业者、播客对话者、主播,如今罗永浩有三重身份。目前来看,其中最具有商业变现能力的,就是主播身份。

作为主播,罗永浩非常合格。他擅于在舆论场设置议题,再回到直播间进行回应,顺势带货,再产生话题向外扩散。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节奏,罗永浩也有自己的“直播间见”。

直播带货,已成为罗永浩“靠嘴吃饭”最成熟的流量出口,同时也反哺直播间。

流量对直播带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是董宇辉也需要流量,2025年上半年,与辉同行直播间流量已同比下滑近一半。

但是董宇辉并未展现出设置议题的能力,甚至曾主动关闭自己在舆论场上的发声渠道。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持续获取流量。此前,字母榜曾分析过,董宇辉的爆发式增长,高度依赖东方甄选产生的巨大话题性。

李佳琦很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也逐渐减少公开表达,在舆论场中“隐身”;而经常在直播间以激烈言行博眼球的辛巴,也在数次“退网”宣言后彻底退出了。

相形之下,罗永浩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具备公共议题设置能力的“议题型主播”。



这对于流量下滑严重的交个朋友来说,尤为重要。

交个朋友早已跌出抖音带货榜单前十;其财报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交个朋友收入同比增长9.8%,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3%,正是由于流量获取成本上升导致。

无论如何,罗永浩始终是掌握“遥控器”的人,掌控话题节奏。正如他6月份新品预告时说,“我要出来嘚瑟一下”,为新品推出做准备。按罗永浩当时透露,“纯软(件)的,可能两三个月就要上了。”

如今已九月中旬,新品未见踪影,倒是罗永浩“靠嘴吃饭”的本事,再次让公众见识到了。

参考资料:

《罗永浩:新产品 3 个月后见,梁文锋建议我“靠嘴吃饭”》极客公园

《对话罗永浩: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晚点LatePost

《罗永浩最后一次创业最新进展,暂别AR,迎来AI Jarvis》凤凰网科技

《AI报告10条总结罗永浩大战西贝:抖音量最大、支持西贝仅6%|新榜声量通AI报告》新榜

《体验完罗永浩全新的“初创项目”,我只能说有点难顶》差评XPIN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