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养老金并轨后,为何事退养老金仍高于企退?档次差异解析

时间:2025-10-08 03:32:04 来源:深析古今 作者:深析古今

2024年,我国养老金并轨制度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两种退休制度的历史性终结,全面进入统一的新退休制度时代。然而,并轨完成后,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到一个现象:企业退休人员(企退)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退)的养老金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相同缴费年限下,更在缴费档次差异时引发广泛讨论——为何企退人员即使选择200%缴费档次,其养老金仍可能低于事退人员100%档次的水平?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计算与制度解析,为您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核心原因。



一、缴费档次差异下的养老金对比:200%企退 vs 100%事退

为直观呈现差距,我们设定以下计算条件: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60岁退休,工龄40年,但缴费档次分别为200%与100%。通过具体计算,揭示两者养老金构成的差异。

1. 企业退休人员(200%缴费档次)养老金测算

关键假设:工龄40年中,视同缴费年限约10年(因企业养老金制度启动较早),实际缴费年限30年;缴费档次200%;计发基数8500元。

计算过程:

  •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200%档次缴费30年,个人账户累计约25万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25万÷139≈1800元。
  • 基础养老金:按公式计算约5000元。
  • 过渡性养老金:10年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约1000元。

合计:1800(个人账户)+5000(基础)+1000(过渡性)=7800元/月。即企退人员按200%档次缴费,每月养老金可达7800元。



2.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00%缴费档次)养老金测算

关键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启动较晚,40年工龄中视同缴费年限约30年;缴费档次100%;计发基数同为8500元。

计算过程:

  • 过渡性养老金:30年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约3000元(远高于企退人员)。
  •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100%档次缴费,个人账户累计约10万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10万÷139≈720元。
  • 基础养老金:按公式计算约4000元。
  • 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享有职业年金,40年工龄下职业年金账户累计超10万元,每月补充约720元。

合计:720(个人账户)+4000(基础)+3000(过渡性)+720(职业年金)=9440元/月(取整约9000元/月)。即事退人员按100%档次缴费,每月养老金仍高于企退人员200%档次。



二、差距核心原因解析:视同缴费年限与职业年金

通过上述计算可见,即使企退人员缴费档次翻倍,其养老金仍低于事退人员,主要原因如下:

1. 视同缴费年限差异:制度启动时间的“历史红利”

企业养老金制度启动较早,40年工龄中视同缴费年限仅约10年;而机关事业单位制度启动较晚,40年工龄中视同缴费年限达30年。视同缴费年限直接影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导致事退人员过渡性养老金比企退人员高2000元以上。

2. 职业年金:制度设计的“额外补充”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享有职业年金,而企业退休人员中仅有少数国企或大型民企员工享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养老保障,显著提升了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总额。



三、未来趋势:并轨后的养老金差距如何演变?

自2024年养老金并轨全面实施后,过渡性养老金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养老金差距的核心因素将聚焦于:

  • 缴费基数与年限: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将更加突出。
  •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覆盖:国家正推动企业年金普及,若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大,将有效缩小企退与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尽管职业年金短期内仍会为事退人员提供优势,但制度公平性已通过并轨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随着企业年金的推广与缴费基数的规范化,养老金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养老金并轨是养老保障体系公平化的重要里程碑,但历史制度差异与补充养老保障的覆盖仍需时间消化。理解差距成因,有助于公众更理性地看待养老保障改革进程。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