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澳大利亚总理连任后或收回达尔文港:中澳关系再起波澜

时间:2025-10-08 11:53:02 来源:近史博览 作者:近史博览

达尔文港,这座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战略要地,因其靠近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始终在全球贸易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二战期间,日本曾对达尔文港发动空袭,导致港口遭受严重破坏。战后,澳大利亚虽逐步重建港口,但资金短缺问题长期制约其发展。

进入2010年代,澳大利亚北方领地政府因开发资金不足,开始寻求外资合作。2015年10月13日,北方领地政府与中国岚桥集团签署协议,将达尔文港的商业运营权以5.06亿澳元的价格出租99年。这一交易不仅为港口注入了急需的资金,更推动了港口的现代化升级。



岚桥集团接手后,累计投入8800万澳元用于港口建设,包括新建码头、仓库和铁路连接线。这些改造显著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货物吞吐量实现翻倍增长,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尽管交易初期澳大利亚国内未持异议,但美国曾表达过担忧。然而,商业合作的原则最终使交易得以顺利推进。

2022年,澳大利亚政坛迎来变局。斯科特·莫里森政府下台,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成为新任总理。他上台后,立即对达尔文港租赁协议展开审查,声称要评估国家安全风险。经过一年多的审查,2023年10月20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报告,认为租赁协议不存在重大安全问题,但建议加强监控。



2025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成为达尔文港命运的转折点。4月4日,阿尔巴尼斯在竞选活动中公开表示,若成功连任,将启动程序收回达尔文港。他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港口运营权转让给澳大利亚本土公司,二是将其重新收归政府所有。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也附和这一立场,表示不排除采取强制措施。两人的表态明显是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达尔文港因此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对此,岚桥集团迅速回应,强调港口运营权不容转让,且从未就出售事宜进行过任何谈判。



5月3日,大选结果揭晓,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仅仅两周后,澳大利亚政府便启动了正式程序,评估收回达尔文港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潜在的国际仲裁纠纷。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于5月26日在悉尼明确表态,反对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计划,认为此举将损害中澳双边关系。次日,中国外交部也发表声明,否认澳大利亚方面所称的“安全担忧”。岚桥集团则坚持认为租赁协议依然有效,并强调其投资回报尚未完全实现。

6月16日,澳大利亚官员与岚桥集团代表进行了首次谈判,讨论补偿方案和过渡安排,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7日,阿尔巴尼斯访问北京,期间提及达尔文港问题,但未达成任何具体协议。7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他拒绝在此问题上让步,坚持履行选举承诺。

中国驻澳大使肖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澳大利亚此举在道义上欠妥。他批评说,澳大利亚在港口经营不善时将运营权出租,如今港口盈利却又想收回,这种行为有失诚信。澳大利亚方面则辩解称,作为战略资产,达尔文港必须由本国控制,尤其是考虑到美军自2011年起就在达尔文驻扎,港口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谈判陷入僵局。岚桥集团坚持不放弃运营权,而澳大利亚政府也尚未找到合适的私营买家。



5月27日,美国私募公司塞伯勒斯表达了对收购达尔文港的兴趣,但因报价分歧未能达成协议。8月2日,澳大利亚议会委员会举行听证会,阿尔巴尼斯在会上强调国家利益优先。

行业报告预测,若澳大利亚政府强行收回达尔文港,可能需要向岚桥集团支付高达30亿澳元的赔偿,同时还可能面临中澳贸易关系恶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港租赁协议最初是由北方领地政府签署的,联邦政府并未直接参与。但如今,联邦政府若想介入,可能需要动用强制收购法。由于岚桥集团是私企且背后有中国资金支持,收回港口等同于单方面撕毁协议。



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投资者有权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澳大利亚政府可能因此面临败诉风险。专家分析指出,这不仅是经济赔偿问题,更关乎澳大利亚的国际信誉。若澳大利亚政府真的撕毁协议,未来可能难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澳大利亚国内对此事也存在分歧。商界在5月呼吁政府必须与中国保持合作,指出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去年澳大利亚对华铁矿石出口额高达1050亿澳元,若双边关系恶化,澳大利亚经济将遭受重创。



阿尔巴尼斯上台后,曾一度缓和了对华关系,推动贸易回升。然而,此次达尔文港事件无疑给双边关系蒙上了阴影。达顿作为反对党领袖,也借机推波助澜,但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达尔文港并非首次成为争议焦点。2015年签署租赁协议时,美国奥巴马政府就曾表达过担忧,但澳大利亚坚持认为这是一项商业交易。2021年,澳大利亚国防部也曾进行过审查,但并未采取停止交易的行动。



2022年,阿尔巴尼斯曾抨击莫里森政府“通中”,但上台后并未立即撕毁协议。如今在选举年,达尔文港问题再次被提起,这无疑是政客们的惯用套路。

岚桥集团运营达尔文港多年来,港口从亏损转为盈利,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机会。若港口被收回,谁将接手成为一大难题。澳大利亚本土公司兴趣不大,政府接手则可能成为负担。超级年金基金虽被点名,但更倾向于稳定回报的投资,不愿卷入政治争议。

强制收回港口不仅需要赔偿岚桥集团的投资和利息,从经济角度来看并不划算。



达尔文港事件反映了中澳关系的复杂性和波动性。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又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盟友关系。签署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协议后,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变得更加敏感。达尔文港靠近南海,且美军基地就在附近,收回港口无疑将加强盟友对该地区的控制。

然而,中国投资对澳大利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撕毁协议无异于杀鸡取卵,将损害澳大利亚的长期利益。



阿尔巴尼斯坚持收回港口,声称是为了国家安全。但岚桥集团运营达尔文港多年来并未出现安全问题,且多次审查均未发现重大风险。如今突然变卦,更多是出于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压力的考虑。

选举前,民调显示澳大利亚国内“反中”情绪高涨,收回港口成为拉拢选民的手段。达顿也附和这一立场,以争取保守派的支持。

达尔文港事件不仅关乎港口本身,更涉及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个项目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澳大利亚试图实现贸易多元化,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难以替代。收回港口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和国际仲裁的结果。



参考资料:

1、中企经营的达尔文港被盯上了|北京观察 新浪财经 2025-05-29

2、中国驻澳大使:澳方收回达尔文港,在道义上欠妥 环球网 2025-05-27

3、社评:澳若强收达尔文港将留下几大祸根 环球网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