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78岁易中天近况:厦大返聘任院长,身体变化引关注,女儿成就耀眼

时间:2025-10-08 17:30:31 来源:沈言论 作者:沈言论

在众多观众心中,易中天与《百家讲坛》可谓是相互成就的典范。易中天凭借独特的嗓音和语调,带领大家领略了一段段精彩的历史,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78岁的易中天再次登上热搜,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他讲了新的历史段子,而是网友看到他现在的样子,心疼地询问他怎么瘦成了这样。

实际上,易中天如今的生活比网友想象的要充实得多。2022年从厦门大学退休后没过两年,2025年春天他又被学校返聘,担任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的院长。

这个研究院是厦门大学去年新成立的,主打人文、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在研究院筹备初期,急需一位能镇得住场的人,校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易中天。



易中天毫不犹豫,收拾了几箱书就回到了校园。每天早上,他都会步行二十分钟前往研究院,路上碰到学生,他会笑着点头打招呼,回应“早啊”,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在厦门大学上课的时光。

尽管他乐在其中,但网友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身体状况。从去年夏末开始,熟悉他的粉丝就发现他瘦了。以前视频里圆乎乎的脸变成了尖下巴,衬衫领口松松垮垮,得系最里面的扣子才不晃荡。

今年三月出席厦门大学校庆时,他上台致辞,站了十分钟就得坐下来歇会儿,手里还攥着个保温杯,里面是其妻子李华熬的银耳百合羹。校庆后没多久,有人拍到他在校园里散步,走两步就得扶着梧桐树喘口气,旁边的助理赶紧上去扶,他摆摆手说:“没事,年纪大了,腿有点沉。”



妻子李华也很担心易中天的身体,每天变着法儿给他做清淡的汤羹。早上是南瓜粥配蒸蛋,中午炖萝卜排骨,晚上熬山药粥,可易中天还是瘦了十来斤,裤腰得往里面紧一格。

上个月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报告没有公开,他跟粉丝说“没啥大事,就是有点气血不足”,但大家都清楚,年纪大了还这么拼,身体肯定吃不消。



说到易中天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厦门大学的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刚起步,易中天把自己在厦门大学几十年积累的资源都拿了出来。他不仅联系了以前的老同事来讲考古,找了建筑系的朋友聊空间美学,甚至还把女儿易海贝拉来给学生们做分享。

易海贝出生于1978年,从小就跟着父亲读诗、逛博物馆。高考时,她直接考进了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万科,从设计师一路做到高级合伙人,负责了好几个大项目,上海好几个楼盘的园林设计都有她的创意。

2023年,她离开万科,创办了自己的影视文化公司,专注于建筑视觉和影视项目,比如把园林景观做成动画,或者为历史剧做场景设计。易中天提起女儿时,眼睛里满是骄傲:“她把建筑和影视结合了起来,我讲美学的时候还能给她提提意见,比如园林里的框景,用到影视画面里正合适。”



上个月,易海贝回厦门看望父母,带了公司新项目的资料,是一个关于江南园林的纪录片。她拿着分镜图跟易中天讨论:“我想把苏州园林的借景手法放进镜头里,比如从亭子里拍外面的荷花,让观众感觉人在画里。”

易中天翻着资料,指着其中一页说:“这个角度不错,但得加个细节,比如风吹动荷叶,影子落在窗户上,这样才有层次感。”母女俩凑在桌子前改方案,李华端来茶,笑着说“你们俩跟当年你跟我讨论论文一样”。

其实易中天和女儿,与其说是父女,不如说是良师益友。易海贝做影视项目时,会找父亲聊历史背景,比如拍宋代园林,得了解当时的文人怎么逛园子,易中天就会给她讲《东京梦华录》里的细节。



易中天讲美学时,也会问女儿“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视觉表达”,易海贝就拿公司的用户调研数据给他看:“95后喜欢‘国潮’,但得把传统元素揉进现代设计里,不能生搬硬套。”父女俩像朋友一样聊天,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易中天笑着说“你赢了,听你的”。

回到易中天现在的状态,有人说他“放着清福不享,非要折腾”,但了解他的人都懂,他就是闲不住。当年在新疆插队的时候,他白天放羊,晚上躲在被窝里抄唐诗,后来当老师,备课到凌晨。

上了《百家讲坛》火了之后,他也没停下脚步,接着写《中华史》。现在返聘了,他还是每天泡在研究院,跟学生聊天,改论文,跟女儿讨论项目。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累什么?跟你们年轻人聊历史,我自己也学了不少东西”。



现在不少网友还在关心他的身体,他倒跟没事人一样。最近他发了条视频,跟AI斗诗赢了,举着手机笑:“你看,还是我厉害吧!”视频里的他虽然瘦,但眼睛里有光,跟当年在《百家讲坛》上讲“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时一模一样。

其实易中天的现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他就是个一辈子跟书、跟学生、跟家人打交道的老人。

返聘是他对学校的情分,瘦是拼出来的,女儿是他的骄傲,抖音是他的新玩具。他没有“伟大”的标签,也没有“传奇”的故事,就是个普通的老知识分子,做着普通的事,守着自己的初心。



就像他说的:“我这辈子没什么大追求,就是想把历史讲明白,把美学讲活,看着学生进步,看着女儿过得好,就行了。”

最近厦门大学的学生都在讨论,研究院的走廊里挂的出自易中天的书法,“守拙归园田”。有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守住本心,别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句话,大概也是他现在最想告诉大家的。不管是返聘当院长,还是跟AI斗诗,或者看着女儿的公司越做越大,他都没忘,自己是个老师,是个学者,是个爸爸,是个爱读诗、爱聊历史的老人。



就像当年在新疆农场抄唐诗一样,现在的他,还是在守着自己的“园田”,只不过园田里多了学生、女儿、AI,还有永远讲不完的历史和美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