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贝莜面村再次登上热搜,不过这次并非因为菜品涨价,而是其大胆尝试的后厨直播与溯源系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西贝的这一举动无疑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笔者在排队购买鸡排时,目睹了有趣的一幕:前方一位大哥正举着手机观看西贝的后厨直播,画面中厨师正熟练地切着羊肉,弹幕中飘过一句:“这羊肉看着比我家冰箱里的还新鲜。”大哥笑着回应:“现在吃饭跟追剧似的,有意思!”
回溯三个月前,西贝还因预制菜问题被消费者诟病。有人晒出黄米凉糕的包装袋,配文“38块钱买预制菜,不如回家蒸馒头”。面对质疑,西贝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直接将后厨搬上了直播间。从内蒙古冷链到货的羊肉,到切配、腌制、上炉的全过程,消费者都能一览无余。更令人惊叹的是,西贝还推出了溯源小程序,只需扫一下二维码,羊肉的来源牧场、屠宰日期、运输温度等信息便尽收眼底。
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感觉不是吃饭,是参加农业科普节目。”而西贝的这一系列举措,也确实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与此同时,在景德镇陶溪川,一位名叫“鸡排哥”的创业者也在用他的方式诠释着透明化运营。他的鸡排店门口,包装袋上印着“今日检测报告已上传抖音”的字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三个月前,鸡排哥还在夜市推车卖鸡排,如今却已成为“景德镇鸡排哥”商标的持有者。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店门口排队的不仅是买鸡排的顾客,还有花198块钱来学做鸡排的学员。每天限10人的体验课上,学员们切完鸡胸肉后要在小卡片上写下“今日份快乐”,并挂在店里的“情绪墙”上。
有位姑娘在体验课后偷偷拍照发小红书:“原来做饭真的能治愈社畜。”鸡排哥的抖音账号下,有人问他为什么每天公示检测报告,他回复:“因为有人愿意坐两小时高铁来吃,不能让她们失望。”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其实都在讲述同一个道理:当吃饭变成一种“公开处刑”,真诚就成了最好的滤镜。西贝将预制菜比例从38%砍到15%,剩下的15%恨不得把配料表贴在顾客脸上;鸡排哥则把原料检测报告做成日更连续剧,连鸡油温度都要拍特写。
一个用技术证明“我没骗你”,一个用情绪告诉你“我超在意你”。这种透明化运营和情绪价值的提供,正成为餐饮业的新趋势。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西贝试点明厨亮灶的30家店,复购率涨了22%;鸡排哥的体验课学员中,65%会回来买第二块鸡排。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显示,关注透明厨房的消费者比去年多了47%,而抖音生活服务则发现,带“情绪价值”标签的餐饮内容转化率是普通内容的3.2倍。
当然,透明化运营也并非一帆风顺。某网红火锅店曾尝试透明厨房,结果直播中拍到老鼠爬过调料台,三天掉粉十万。鸡排哥早期也试过“悲情营销”,结果被评论区骂到删视频。现在他学乖了,只拍顾客吃完鸡排舔手指的特写,配文“今天又是被治愈的一天”。
这届消费者其实很好哄:别骗我,别敷衍我,最好再让我发个朋友圈。西贝把后厨变成直播间,鸡排哥把鸡排做成社交货币,本质上都是把“信任”拆成无数个看得见的小细节。
就像那个在鸡排店学完手艺的姑娘发的微博:“原来‘被认真对待’的感觉,比鸡排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