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向阳而生》:项目管理思维抗癌,打破苦难叙事新路径

时间:2025-10-09 06:04:37 来源:墨海观涛 作者:墨海观涛

2018年10月,28岁的东北姑娘柱子哥攥着癌症诊断书走出医院。秋风卷着落叶扑在脸上,她站在路边发了十分钟呆,没哭,反而摸出手机给闺蜜发了条消息:“这下得跟阎王爷掰掰手腕了。”这个在老厂区长大的姑娘,从小跟着下岗的父母“熬苦日子”——十几岁就帮着煎药、跑医院,父母先后患癌的经历,早已把“难”字刻进了她的骨子里,却也练就了遇事不慌的韧劲儿。



确诊第五天,她把旧书桌收拾成“作战指挥部”。Excel表格、思维导图本子摊开,键盘敲得哒哒响——保险单从旧柜子里翻出来,泛黄的纸页擦去灰尘,理赔需要的银行卡号、保险公司联系人微信全标进表格;家庭账本列得明明白白:未来两年爸妈的生活费、医药费,甚至冬天取暖费都算得清清楚楚,旁边画了个小太阳:“得让爸妈踏实。”

工作也没落下。她拉着同事小周在咖啡馆坐了一下午,笔记本上记满项目进度:“这个客户喜欢早上沟通,记得提前发方案”“共享盘‘2018Q3’文件夹有文件,密码是我生日后六位”。她不想因生病拖累团队,连遗嘱都用思维导图理得清清楚楚:身后事找发小帮忙,葬在能看见松树的地方,告别仪式放《平凡之路》,“别搞哭哭啼啼的”。

第一次化疗时,药水流进血管又冷又疼,她咬着床单攥紧被角,脑子里却在想:“晚上得把就医攻略写下来,省得别人走弯路。”她从不觉得“癌症就该被全世界捧着”,和老公老唐聊治疗底线时,手里捏着个苹果说得实在:“疼得没法说话就别插呼吸机,治疗费定个数,超了就停,你以后还得过日子。”转头又拉着爸妈坐下:“这些是我自己选的,以后别怪老唐。”



说起家里的事,柱子哥也有过委屈——小时候爸妈打零工,她常自己煮泡面;公婆一开始愁得睡不着,念叨“这病咋就找上咱家”。但确诊后,她反倒先软了下来:给妈妈擦药时,摸着老人手上的老茧,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省下饭钱给她买冰棍的样子,眼眶一热,过去的疙瘩就散了;对公婆,她总买东北酸菜、粘豆包,笑着说:“咱还能一起包饺子呢。”她还凭着金融知识给家人添了保险,缴费提醒设成老唐的手机号。

治疗间隙的深夜,她靠在床头写东西。化疗后手肿得握不住笔,就用语音转文字,转完又觉得语气生硬,再一句句改。她写的内容特实在:怎么跟医生说清病情,外地人来大城市看病怎么找便宜住宿,教病友家属怎么给病人擦身不疼;也写自己的思考:老年护理该怎么搞,女性要不要生孩子得自己说了算,医患矛盾有没有更平和的解法。



两年下来,她敲出了100万字。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这哪是累啊,是跟世界唠嗑呢。”病友发消息说“按你写的法子找到了好医生”,她能高兴得半夜跟老唐分享;看到有人讨论她写的安宁疗护,她就觉得“又跟世界多牵了根线”。她总说,肉身早晚成灰,但只要还能写、还能做,就得多留点东西——“不是为了记住自己,是为了让跟我一样难的人,少走点弯路;让家人想起我时,除了难过,还能记得:咱柱子,这辈子没白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