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国庆文旅榜揭晓:南京力压成都西安,登顶榜首的秘诀是什么?

时间:2025-10-09 05:20:33 来源:夜深爱杂谈 作者:夜深爱杂谈

当国庆文旅消费Top10榜单揭晓时,朋友圈里一张截图迅速走红:“国庆文旅消费Top10:南京压过成都西安,夺冠”。这一结果让不少人直呼“意外”,甚至有人调侃这是“玄学”作祟。但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我决定亲自前往南京,探寻这座城市登顶背后的秘密。



我选择了10月2日中午的高铁前往南京,车票几乎被抢购一空,南京方向的车次班班爆满。晚上入住城南一家新开业的设计酒店,前台小姐姐笑着说:“今天客人比平日多了一倍,我们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南京。”

第二天清晨,我前往了阅江楼广场。一出地铁,就被城河晨雾与城墙倒影所吸引,仿佛置身于古都之中。旁边一对年轻情侣低声感慨:“就有种来到古都的仪式感。”我顺着河堤走到附近的文化市集,手作皮具、老派唱片、书摊、咖啡车琳琅满目,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打卡,享受着这份悠闲与惬意。

午饭时,我选择了一家路边老字号小馆,点了一份盐水鸭切盘和一碗鸭血粉丝。等上菜时,隔壁桌的游客互相环顾,似乎在确认:“这就是南京的味道?”当我切下一片鸭肉,皮微脆、肉柔滑,咸香正中味蕾,我立刻拍下菜单:“必须给我朋友点这个,来南京绝不能错过。”



下午,我特地前往南京奥体中心旁的临时展演区。那里在“苏超”比赛期间设了一个互动装置,屏幕同步直播比赛,粉丝们聚集在一起挥舞荧光棒。原本以为这只是个配角,没想到一进场就被人潮吸引。坐在看台附近,我旁边的苏州游客说:“我们专程赶过来,就是为了感受比赛气氛。”当南京队一个漂亮进球时,四周爆发出热烈的呐喊声,人群瞬间被点燃。

夜幕降临,我漫步到老门东。街巷灯火低调而温暖,一个广场茶座里有人在弹吉他,一家冰粉店外排着队,年长的南京人带着孩子在街头散步,耳边是小贩的叫卖声。我点了一支豆沙糯米饼,边咬边感慨:“我觉得我不是游客,我在这座城里呼吸。”

返程前夕,我看到美团的数据:南京9号至12号的文旅预订单比去年上涨了近60%。我突然意识到,这次榜单夺魁,绝不是偶然。

为什么是南京?它打了哪些“组合拳”?

首先,南京的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作为长三角向中西部的连接枢纽,南京的高铁网、城际交通联动发达。这个国庆,很多人从上海、杭州、合肥一路来到南京,再顺路游览其他江苏城市。

其次,南京在文旅产品上不断创新。这几年,南京强调“文化+科技+体验”的融合,新开放的展馆、沉浸式博物馆、城市夜游路线、主题灯光秀等层出不穷。它不是简单复制打卡点,而是把“夜间经济”“文化节奏”融入游客的日程中。那场苏超同步直播,就是把体育体验引入城市日常的一幕。



再者,南京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小吃不仅是舌尖上的记忆,更是城市的诚意。南京在各大老街安排“本地推荐专线”,还推出“小食地图”帮助游客在有限时间里品尝最多美食。这个国庆,从鸭血粉丝、锅贴、糯米饼到牛皮糖、板鸭,很多游客都是为了“吃一口正宗南京”而来。

营销方面,南京也做得有声有色。地方官方与商圈联动推出“夜色漫游”“文化集市”“球赛互动”“灯光秀”等活动,制造话题感,却不刻意装神弄鬼。比如晚上在栖霞古镇的大屏直播,不是为了噱头,而是让球迷、游客、路人同时“共振”。

最后,是游客心态的变化。这个时代,很多人不图走马观花,而是希望“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吃”。他们要那种在城市里偶尔迷路、有惊喜、有安静、有烟火味的感觉。南京正好在这几条线上投中了用户情绪。



夺魁背后,也有隐忧

然而,人海之下,南京也面临着承载力的挑战。景区、步道、地铁在高峰期极易拥堵。很多游客晚上去夜游,但部分老街公共设施没有升级,应对人流不够灵活。

其次,体验深度参差不齐。部分新开馆还在磨合阶段,有些互动项目尚未完全打磨,游客不少吐槽“看上去不错,玩起来平淡”。若下一年不能升级迭代,容易落入“曾经火过”的陷阱。



还有同质化竞争风险。很多城市开始模仿“味蕾游”“夜游”“沉浸体验”等把戏。如果都走这条路,差异就淡了,竞争就归零和价格战。

最关键的是,能否把“流量”转成“留量”?今天游客来了,但要让人次变成回头客,让口碑变成自传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南京要持续维系“从细节打磨出差异”的能力,而不是只是靠一个国庆榜单就自满。

他山之石与未来展望

对于成都、西安这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而言,碑林、大雁塔、锦里、宽窄巷子是永远的符号。但它们要问自己:是否在旧牌里做升级?是否让夜间经济、城市嵌入、互动体验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不必盲目模仿南京,而应做“自身特色 + 区域联动”策略。找到本地文化中被忽视的“情绪点”,做深做精。



至于南京自己:如何在接下来的假期里维持这一热度?无妨继续在“灯光秀”“夜间经济”“赛事融合”“慢游路径”上下功夫。更要做的,是定期用户调研、体验打磨、设施升级。

那天返程列车上,我把手机里拍的照片翻了一遍:河光、城墙、夜灯、市井、球迷挥光棒……每一张都像有故事。我自言自语:下一次,我或许还想来——不仅是游客,更像回到一个久违的“现场”。

这个国庆榜单,是一次城市向全国递出的“定位书”:南京告诉我们,它不只要成为热点,更要成为那座有温度、有骨气、有细节记忆的城市。读者如果你也在榜单之外的那座城,希望下次我也能去你那里,把你的城市写一遍,让大家看看你怎么造势、怎么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