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地铁上发生了一起因误解而引发的争执事件。一名男童在提及千年古刹鸡鸣寺时,竟被同车女子误认为是暗讽自己,甚至扬言要找警察介入。这一啼笑皆非的场景,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自证’教育课。
一家老小在十一假期期间,高高兴兴地前往南京游玩。在地铁上,他们正讨论着行程计划,男童不经意间提到了‘鸡鸣寺’这个站点。然而,这一无心之举却引来了麻烦。一名身穿粉色衣服、戴着眼镜的女子突然冲到他们面前,情绪激动地指责道:‘你们等下都别走,你们在暗讽我!我要找警察!’并开始打电话求助。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男童的妈妈出于自保,赶紧拿出手机录制视频。然而,这一举动却进一步激怒了对方。女子开始攻击小男孩,甚至将矛头指向了男童的爸爸,口出恶言:‘我说你先生是鸭,你乐意吗?’随后,她更是满口脏话,场面一度失控。
面对女子的无理取闹,男童的妈妈展现出了教科书级的反驳技巧。她没有选择自证清白,而是用反问句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凭什么我们要下车?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们在暗讽你?’这一连串的反问,让女子顿时语塞。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急于否认、澄清事实,试图证明自己没有暗讽对方。然而,这位妈妈却选择了不同的策略。她知道第一时间录像留证据、打码发到网上防止被对方反咬。她的逻辑非常清晰:大家都是乘客,凭什么因为你影响我的行程?我还没有怪你影响孩子心理呢,谁疯谁下车。
‘你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是在暗讽你呢?’这一反问不仅向周围地铁上的旅客说明了情况,也让群众不会无端指责自己,甚至可能来帮助自己。整个过程中,这位妈妈的情绪都非常克制,她提醒对方注意言辞,但自己全程没有任何侮辱性词汇。
‘请问你从哪里认为我们在暗讽你?’她继续用反问句掌握主动权。粉衣女子开始回答,但逐渐露出破绽。她指向小男孩说:‘他在暗讽我,那我对着你一直说叽叽叽的话,你乐意啊!’然而,这位妈妈却用惊讶的语气回应:‘鸡鸣寺,我的天啊。这个叫景点名字好吗?’
‘这个名字叫鸡鸣寺,不能念吗?你在搞笑吧!’这一反驳让粉衣女子无言以对。最终,在连番脏话攻击下,这位妈妈也只是重复几句:‘你这个人好离谱啊!你这个人太奇怪了!’粉衣女子见状,只好灰溜溜地自己一人下车了。
回顾这起事件,我们不禁想起了武大肖同学和北京环球影城排队现场被诬告的8岁男童。这些反面例子都告诉我们,面对无端指责时,千万不要自证清白。
在北京环球影城的事件中,一名8岁男童在排队游玩‘飞跃侏罗纪’项目时,突然被前方女子转身怼脸狂拍,坚称男孩将手长时间放在自己腰部。男童被突如其来的指控吓哭,母亲询问后男童否认,但为了息事宁人,母亲还是向女子道歉,并要求孩子也道歉。然而,项目结束后,母亲还想再向女子解释和证明孩子没干过,对方却一直不接受。最终,在调取监控后,才还了孩子一个清白。
这些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无端指责时,我们千万不要自证清白。相反,我们应该少说‘我……’,多用‘你……’,多说几个反问句来掌握主动权。比如:‘你从哪里知道是我孩子的手摸你腰部呢?是我站在你身后,孩子站旁边。我的手都提着东西,孩子可够不到你身体呀!’‘你哪位?我认识你吗?’‘你从哪里认为我在嘲讽你?’‘你为什么这样想?’
同时,我们一定要留证据,拍下对方照片或视频,寻找监控录像,及时寻求警察或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总之,不惹事,但也不要怕事!我们要保护自己,运用舆论的力量,更要保护年幼、被无端猜忌指责的孩子。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下一个武大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