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菲律宾总参谋长放话:中国黄岩岛施工将遭强力回应

时间:2025-10-12 22:54:05 来源:文史旺旺旺 作者:文史旺旺旺

南海局势近期再起波澜,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于10月3日在马尼拉安全论坛上公开表态,称菲律宾军方正密切关注中国在黄岩岛的动向,并强调若中方启动施工工程,菲方将采取必要措施。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关注。



菲律宾军事动作频现,但实际效果存疑

自布劳纳上任以来,菲律宾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通过采购美国导弹和巡逻艇增强南海部署能力。然而,今年8月菲方补给船试图突破中国海警封锁前往仁爱礁时,遭遇水炮拦截后仅召开协调会议,至今未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应对方式,暴露出菲方军事能力与战略意图的差距。

分析认为,布劳纳的强硬表态更多服务于国内政治需求。当前菲律宾在小马科斯政府领导下,对华政策较杜特尔特时期显著强硬。军方通过渲染外部威胁,既可转移国内对经济困境(通胀高企、失业率攀升)的注意力,又能争取更多军费预算。这种策略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求形成微妙契合。



黄岩岛主权归属:历史证据与法理依据

黄岩岛自元明时期即为中国渔民传统作业区域,相关海图记载清晰可考。从国际法角度看,领土主权认定基于历史性权利而非单纯地理距离。该岛距菲律宾吕宋岛西岸124海里,而中国对其的有效管辖可追溯至1990年代——当时菲方船只搁浅后,中国海警实施救援反遭无理滞留。2012年菲方军舰抓捕中国渔船事件,最终以菲舰撤离收场,标志着中国实际控制权的巩固。

尽管菲律宾反复提及2016年南海仲裁案,但该裁决因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程序规定而不具法律效力。中国设立的3000公顷海洋保护区,旨在保护珊瑚礁生态和渔业资源,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菲方将此与美济礁建设类比,实则混淆概念:美济礁设施扩建始于1995年台风期间的人道主义援助,后续发展完全基于中国领土主权。



菲律宾的“盟友依赖症”与现实困境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持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今年美菲“肩并肩”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实际效果有限。当8月菲方船只试图进入萨比纳浅滩时,附近游弋的美军舰艇并未介入。这种“口头支持”与“行动回避”的落差,暴露出盟友关系的脆弱性。

从军事能力对比看,菲律宾年军费仅30余亿美元,不足中国海军预算的零头。尽管采购了布拉莫斯导弹等装备,但部署进度缓慢且训练水平不足。菲方采取的“小船试探+媒体炒作”策略,在中方海警专业处置下屡屡受挫。今年以来,菲方十余次闯岛行动均被成功阻截,凸显双方实力差距。



中国立场坚定:主权与生态保护并重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具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9月11日设立的海洋保护区,既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环保举措,也是对南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指出,菲方无权干涉中国内政事务。

在执法层面,中国海警、海军、空军已形成常态化巡逻体系。今年以来,中方通过升旗仪式、空中驱离、海域勘测等合法手段,持续强化主权宣示。科研船只定期开展珊瑚礁监测,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这种“执法+科研”的组合模式,与菲方指控的“军事化”毫无关联。



南海博弈的未来走向

尽管菲律宾持续炒作南海议题,但中国通过“法律+执法”的双轨策略,已构建起稳固的主权维护体系。辽宁舰编队定期巡航、空军战机常态化警巡、海警船24小时值守,形成立体防控网络。相比之下,菲方依赖外部势力撑腰的策略,既无法改变实力对比,也难以获得地区国家广泛支持。

从长远看,南海和平需要域内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中国推动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菲方在具体岛礁问题上的固执立场,成为制约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历史经验表明,单方面挑衅只会损害自身利益,唯有回归谈判桌才是正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