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短剧编剧维权:剧本创作3/4,署名权却遭剥夺

时间:2025-10-13 18:24:14 来源:蓝鲸新闻 作者:蓝鲸新闻

文|DataEye研究院

一、短剧《姐姐的三条簪》编剧维权,讨要第一署名权

短剧行业再起波澜,编剧维权事件引发关注!

近日,短剧《姐姐的三条簪》编剧小撒在小红书上发文,公开讨要该剧的第一编剧署名权,事件迅速发酵。


据了解,该剧由红果短剧、冬漫社、浙江卫视与陕西芒果影视联合出品,剧本来自冬漫社。然而,在最终的署名排序上,小撒的名字并未出现在首位,而是冬漫社编剧团队被排在了最前面,其次是冬漫社编剧组长阿娇,小撒的名字仅被附带在最后。


小撒在文中强调,该剧的策划、大纲、人设均由自己独立原创开发,并且完成了剧本3/4篇幅的创作。然而,如今第一署名权却被“强取豪夺”,这让她感到十分不满和委屈。


该帖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截至发稿前,点赞量已超过1.2万,评论数也突破了1000。多数网友对编剧小撒表示同情与支持,纷纷力挺她讨要编剧第一署名权。


另有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类似遭遇,称自己的作品已被三家不同公司“白嫖”,且均未获得合理授权或回报,询问该如何维权。

还有网友指出,若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第一署名权”的归属,这属于合同条款的漏洞。并且,大概率小撒所在机构(冬漫社)的其他编剧作品也存在类似情况。此类纠纷通过法律途径难以厘清,因为“创作工作量”与“第一署名权”在法律层面属于两个独立概念,并非工作量达标就必然享有第一署名权。该网友表示,这种“工作量与署名权脱节”的现状,对创作者而言确实存在不公平性。


二、短剧行业编剧署名现状与行业地位探讨

根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微短剧行业直接就业岗位约为21.9万个,间接就业42.8万,涵盖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


尽管业内一直流传“剧本决定60%的成功”,但编剧在行业中的真实地位究竟如何?在短剧作品里,编剧通常能否获得署名呢?

从法律层面来看,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视听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的著作权由制作者享有,而编剧、导演、摄影等创作者依法享有署名权,这为编剧的署名权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然而,在实际行业实践中,编剧却面临着独特的身份证明难题。与演员拥有露脸机会、摄制人员可提供片场记录不同,若编剧未在作品中获得署名,往往难以直接证明自身的劳动成果。

编剧小满就表示,在部分短剧项目中,编剧并未获得片中署名权。目前,她只能通过在“剧查查”小程序上传合同等资料完成创作身份认证,以此证明自己是某部短剧的编剧。同时,甲方也会将“剧查查”上的累计数据作为后续签约的重要考量依据。

针对编剧署名与行业地位问题,DataEye短剧观察还采访了多位业内资深人士。

湖北资深微短剧制片人、编剧冯芒表示,其所在公司的项目,每一个参与者都会署名,不仅编剧,甚至包括街舞顾问等辅助角色的名字都会体现。但他同时指出,当前短剧编剧仍需面对三大风险:第一,署名风险,存在署名被遗漏或排序不符合预期的可能;第二,知识产权风险,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易产生纠纷;第三,收益不确定风险,收入与创作成果的匹配度不稳定。

此外,冯芒还提到,短剧编剧行业当前呈现“宽进严出、通道狭窄、模式初级”的现状。

陕西文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编剧康远飞则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目前短剧编剧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不仅得到了全行业的重视,也都能获得自己的署名”。

澳門環宇短劇中心/妲卜柳娱乐/創始人石小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若不是自己极力争取,几乎每个项目的开机仪式上都不会出现她的名字,包括她的破圈项目。如今获得平台与业内逐步认可后,才切实感受到编剧身份可能被尊重。

她透露,这个行业里,不少项目方都由于某种原因倾向于隐藏编剧身份,或署名顺位不公正。可能由于好编剧难求,担心编剧会被其他公司挖走。其实编剧署名问题是从电影、长剧开始就是会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新问题。

某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剖析指出,当前行业内部分编剧地位偏低,本质源于三个核心因素:第一,从业者数量过多,导致个体竞争力被稀释;第二,内容可替代性强,部分项目认为“少了某个编剧,内容也能继续推进”;第三,存在“人性层面的利益考量”,部分公司更倾向于将署名权、话语权与机构名称或核心管理层绑定,而非实际创作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