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暴雨
宗馥莉,这位娃哈哈集团的接班人,究竟错在哪一步?
一位博主用一句精辟的比喻点破了真相:
宗馥莉以为自己拿到的是《琅琊榜》的剧本,现实却是一部《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大戏。
她曾幻想自己能像梅长苏一样,隐忍多年后回归,左手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落后的家族企业,右手解决家族内部的遗产纠纷,上演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爽剧。然而,当她真正踏入这场博弈时才发现,自己走进的是一场没有主角光环的‘地狱级’权谋剧——群狼环伺,利益交织,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最终,她以败走娃哈哈的局面收场。
宗馥莉最大的失误,在于她从未真正理解父亲宗庆后的生存智慧。
客观来说,宗馥莉的失败并非偶然。
宗庆后留下的娃哈哈,是一个需要极高平衡术才能运转的复杂系统。就像虎嗅文章所分析的:
宗馥莉并非能力不足,
而是她接手的公司,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难度堪比在钢丝上行走。
她未能驾驭这种复杂性。
宗庆后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帝,30多年间精心编织了一张由国资、老臣、经销商、地方政府和宗氏家族构成的利益网。
他靠的不是‘布鞋首富’的朴素形象,而是高超的‘平衡术’——让各方势力在娃哈哈的框架下共存,既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又在与达能的世纪大战中全身而退。
而宗馥莉呢?
尽管在父亲追悼会上,她含泪承诺要继承父亲的精神遗产,但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
她只想要父亲的财富,却不愿继承他的智慧。
她的‘改革’引发了连锁反应:
第一,她违背宗庆后的遗嘱,动用了21亿美元的信托资金,撕开了宗庆后苦心维持的体面。殊不知,这种体面不仅是宗庆后的个人形象,更是娃哈哈的生存根基。
第二,她与地方关系处理失当,甚至因遗产纠纷案件审理缓慢而举报当地法院。
这种‘孩子气’的举动,暴露了她对政商关系的无知。
第三,她试图将包括‘娃哈哈’在内的387件商标转让到自己控股的公司,招致侵吞国有资产的质疑。在国资大股东的眼皮子底下玩这种‘乾坤大挪移’,无异于玩火。
宗馥莉的败走,其实早已埋在她的性格里。
她耿直、急躁、骄傲、霸气,从小在美国接受西式教育,崇尚制度力量,却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几个细节足以说明她在‘搞关系’上的笨拙:
比如政商关系。宗庆后曾明确表示,引入国资是为了‘办事方便’和‘安全’。但宗馥莉在2013年的访谈中,却吐槽父亲‘花太多精力跟政府打交道’——这暴露了她对国情的陌生。
比如内部管理。宗庆后通过人情世故构建了一套让员工和经销商忠诚的制度,但宗馥莉却试图推翻这一切:
她拿老臣开刀、拿员工开刀、拿经销商开刀,试图以激进改革重塑娃哈哈的运转模式。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看,娃哈哈确实需要改革。
但宗馥莉太心急了,太自负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转圜的余地。
有人认为,宗馥莉辞职逼宫的戏码不是第一次上演,这次她仍有可能‘翻盘’:
第一种可能是像上次一样,她被重新请回娃哈哈。
第二种可能是,如果她解决了员工持股问题,手中的股权超过国资,宏盛就可以重新使用娃哈哈品牌。
但我认为,这种乐观预期可能过于简单。
在中国做企业,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
哪怕她的‘美强惨’人设赢得了民间支持,也抵不过娃哈哈有话事权人的一句‘不答应’。
如今她带着‘娃小宗’重新出发,或许终于明白了:
什么才是宗庆后最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章:
虎嗅:宗馥莉 放下了
茉莉茶茶吖:宗馥莉本以为误入《琅琊榜》,现实却是《大明王朝1566》
兽楼处:娃娃娃娃哈哈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