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四川天府大道发生了一起新能源车辆碰撞后起火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日凌晨一辆新能源电动车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追尾事故后迅速起火,路人尝试通过砸窗救援未果,最终消防人员使用专业工具才扑灭明火。
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路人试图用拳砸、脚踹等方式破窗,并使用灭火器喷射驾驶位,但因车窗玻璃无法击破且火势蔓延迅速,救援行动受到严重阻碍。尽管有网友提及事故车辆为'某米SU7',但该信息尚未获得官方证实。
近期,某米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从早期以'某米手机比硬币薄'的营销噱头赢得市场关注,到如今频繁被曝出安全性能争议,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正遭受严峻考验。特别是在汽车安全宣传方面,某米汽车曾强调'SOS救援电话秒接通',但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宣传文案下方用小字标注'不含排队时间',这种营销手法引发了广泛质疑。
更令人关注的是,某米汽车高管此前提出的'瞬间刹停'宣传语,被网友调侃为'重新定义物理学'。这种过度营销不仅未能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情绪。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你玩转流量的时候,流量迟早会反噬。'如今,这种反噬效应正在某米汽车身上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某知名媒体人《此地无垠》曾将某米SU7夸赞为'行业标杆',该评价还被用作官方宣传案例。然而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下,各品牌的技术水平已日趋接近。正如某行业专家指出:'某米SU7、YU7实际上只是中等水平的车辆,作为新入局者,其造车经验仍显不足。没有发生故障或起火,要么是车卖得不够多,要么是车卖得不够久。'
近期发生的多起事故更是将某米汽车推上风口浪尖。今年早些时候,某米汽车坠海事件造成1人死亡,尽管有媒体试图解释'车身大半截已镂空'、'刹车灯亮起'等情况,但网友对'已踩刹车却未能瞬间刹停'的质疑仍未平息。更早前的3月29日,安徽铜陵境内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中,一辆某米SU7导致三名年轻女性不幸遇难,该事件引发了对智能辅助驾驶可靠性的深入讨论。
据技术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两大安全隐患:一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NOA系统在碰撞前约2秒才发出障碍物风险提示,标准版AEB功能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二是碰撞后的安全问题,尽管官方说明车内配备机械门把手,但救援人员仍无法打开车门,且车辆在碰撞后迅速起火,这些情况都引发了对汽车智能化背后潜在安全隐患的巨大争议。
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部分厂家为促进销售采取过度营销手段,导致消费者产生被误导的感觉。有消费者反映,在未充分试驾的情况下就预订车辆,最终发现产品与市面上其他车型差异不大,这种落差感加剧了市场的不信任情绪。在此背景下,建议消费者保持理性,在非必要情况下谨慎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