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多名院士紧急提醒:这种食物比肥肉更伤心脏,快告诉家人撤下餐桌

时间:2025-10-13 17:14:47 来源:王二哥老搞笑 作者:王二哥老搞笑



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不是饭菜香,而是健康的警钟。家庭聚餐时,总有些‘隐形杀手’悄悄占据餐桌C位。你以为最伤心脏的是肥肉?多名院士集体发声:有一种食物比肥肉更危险,快告诉父母趁早撤下餐桌!



‘隐形杀手’藏身何处?

这种‘隐形杀手’几乎无处不在:从早餐的面包、蛋挞,到下午茶的奶茶、蛋糕;从快餐店的炸鸡、薯条,到超市货架的饼干、巧克力。它以‘人造黄油’‘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等名称潜伏在配料表中,让食物更香脆、保质期更长,却让心脏承受‘沉默的负担’。



多项研究证实,高血脂、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与反式脂肪酸摄入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不应存在于人类食物链’的成分,而它正是烘焙食品、速冻食品、油炸零食中的‘常客’。

有人质疑:‘不就是点黄油、饼干吗?至于吗?’院士们用数据回应: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远超肥肉,是名副其实的‘心脏头号杀手’。



反式脂肪酸为何危害心脏?

肥肉中的饱和脂肪会增加胆固醇,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更甚。它通过工业氢化植物油加工产生,能让油脂耐储存、口感酥脆,却会直接破坏血脂平衡:提升‘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导致血管斑块堆积、硬化,最终引发堵塞。

研究显示:每日摄入2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疾病风险即显著增加。更隐蔽的是,它常以‘氢化植物油’‘起酥油’等名称出现,甚至‘零反式脂肪酸’标注也可能含每100克低于0.3克的残留,长期食用仍会累积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反式脂肪酸摄入越低越好,最好‘零摄入’。它对心血管的伤害比肥肉更直接,是慢性病的‘隐形推手’。

日常饮食中的‘陷阱食物’

反式脂肪酸的‘隐身术’极强,常藏身于以下食物:

  • 早餐陷阱:餐包、吐司、蛋挞、曲奇等烘焙食品,常用起酥油或人造奶油,自制时若使用含氢化植物油的原料,同样危险。
  • 午餐危机:外卖炸鸡、薯条、汉堡、速冻披萨等高温油炸食品,反复加热的植物油会转化反式脂肪酸。
  • 下午茶风险:奶茶店的奶盖、植脂末,甜品店的蛋糕,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容小觑。
  • 晚餐隐患:火锅底料、速冻丸子、调味包等加工食品,为延长保质期常添加氢化油脂。
  • 零食杀手:薯片、爆米花、奶油夹心饼干、巧克力酱、雪糕等,儿童、老人、孕妇长期摄入危害更大。



院士呼吁:为何要‘趁早撤下餐桌’?

多名院士指出,反式脂肪酸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引发慢性炎症,提升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概率。长期摄入甚至可能增加老年痴呆、抑郁症风险。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年轻化,反式脂肪酸的‘隐形伤害’是重要推手之一。院士们的呼吁,是对公众健康的紧急提醒。



健康从识别开始:如何远离反式脂肪酸?

  1. 读懂配料表:避开‘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等成分,警惕‘零反式脂肪酸’的模糊标注。
  2. 选择天然食材:给孩子吃水果、坚果代替加工零食,家庭烹饪使用天然油脂。
  3. 减少外食频率:外卖、快餐中的油炸食品是反式脂肪酸重灾区,尽量自制餐食。
  4. 关注权威建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总能量的1%(约2克),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已超标。

健康是一场持久战,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慢性谋杀’。转告家人:买食品时认真看配料表,给孩子选零食时优先天然原料,厨房坚决不用‘人造奶油’。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健康‘加分’。



参考文献:王陇德. 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1): 10-14. 世界卫生组织. 消除食物中的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采取行动以保护心脏健康[EB/OL]. 202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