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阿斯麦CEO:中国光刻机自研之路漫长,但追赶步伐坚定

时间:2025-10-14 11:28:51 来源:小莜读史 作者:小莜读史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光刻机技术始终是技术垄断与自主追赶的焦点。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技术,而中国则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坚定的自研决心。阿斯麦CEO克里斯托夫·富凯近期公开表示,中国在光刻机开发上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要想追上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口管制升级,中国自研步伐加快

自2022年拜登政府收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以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技术封锁的重灾区。起初,高端EUV光刻机被直接禁止出口至中国;到2024年,连中低端的深紫外光刻机(DUV)也需层层审批。荷兰政府紧跟美国步伐,于2024年1月撤销了部分DUV出口许可,导致阿斯麦的NXT:2050i和NXT:2100i型号光刻机无法按计划交付中国客户。

2024年10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大管制范围,将计量工具和软件纳入限制清单,间接影响了阿斯麦的生态链。富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种限制短期内可能阻碍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但长期来看,只会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



阿斯麦市场依赖与中国反制措施

阿斯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容小觑。2023年,中国订单占其总收入的20%;到2024年第二季度,这一比例飙升至36%。然而,随着禁令的不断升级,2024年底阿斯麦的季度报告显示,中国销售同比下滑7.6%,净销售额勉强维持在62.4亿欧元。

进入2025年,围堵势头并未减弱。1月,美国国会呼吁扩大禁令范围,不仅针对成品设备,还涉及零部件和组装工具。面对此景,中国采取了稀土资源反制措施。2025年10月9日,中国宣布加强稀土出口审查,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阿斯麦的供应链,因其设备中大量使用稀土元素。阿斯麦不得不申请出口许可,以避免生产延误。



中国自研光刻机取得突破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并未放弃光刻机的自主研发。国家层面加大投入,中科院、华为、上海微电子等单位联合攻关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LDP)技术,试图绕开阿斯麦的LPP激光产生路径。

2025年上半年,Hyperion-1样机在东莞华为工厂完成压力测试,效率提升至4.5%,远超早期2%的水平。7月1日,消息传出,该EUV原型机将于第三季度进入试产阶段,2026年瞄准量产。LDP技术设计简洁、成本低廉,更适合本土供应链的重构。

与此同时,浙江一家企业在2025年8月成功研发出电子束光刻技术,精度达到0.6纳米,线宽8纳米,这一突破在DUV基础上实现了重要进展,有助于7纳米制程的绕弯实现。



富凯承认中国努力,但追赶仍需时日

在2025年4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富凯承认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努力显著,但要想追上EUV全套系统,仍需多年时间。他指出,光源稳定、纳米对准等瓶颈问题,并非单纯依靠资金投入就能解决。EUV光刻机涉及十万多个零件,需要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协作,而中国目前仍需从零开始构建这一体系。

富凯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阿斯麦的EUV技术依赖于13.5纳米波长光源,转换效率需超过90%,镜片精度达到纳米级,机械臂抖动不能超过皮秒。相比之下,中国的LDP路径虽具创新性,但光源效率4.5%仍与阿斯麦存在差距,整合上万零件更需时间磨合。



中国光刻机自研的稳步推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光刻机的自研步伐并未停歇。2025年9月,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在90纳米节点取得关键进展,中芯国际直接上手测试,为7纳米以上制程提供了稳定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团队在LDP路径上持续创新。2025年3月,SMEE-3600原理样机在东莞启动测试,第三季度试产在即。8月22日,“羲之”光刻机投入应用测试,虽非EUV主力机型,但有助于DUV升级,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专家指出,LDP技术颠覆了阿斯麦三十年的老路,成本低30%,更适合规模化应用。然而,光刻技术不仅涉及光源,还包括超精密光学、高精度机械等多个领域,全链条本土化仍需时日。



全球芯片产业链面临重塑

长远来看,光刻机领域的角力并非零和游戏。阿斯麦和中国本应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美国国会报告嚷着禁令扩至工具部件,生怕中国自建生产线。而中国则通过稀土资源反制,导致全球链条出现裂痕,ASML、Nvidia等巨头供应链受到冲击。

共赢路径的探索依赖于开放与合作。富凯多次表示,管制措施适得其反。2024年10月24日,他在接受《全球时报》采访时指出,在美国经济霸凌下,中国半导体自立是必然趋势。2025年Semicon China展上,中国展台的LDP原型机亮相后人气爆棚,彰显了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实力与决心。

封闭的围墙越高,墙内的创新之火越旺。中国不求速成,而是稳步推进自研进程。2026年量产目标虽具挑战性,但电子行业周报7月22日指出,LDP核心技术的新突破将加速国产化进程。



结语:追赶与共赢的平衡之道

在这场光刻机领域的拉锯战中,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自研决心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尽管追赶全球顶尖水平仍需多年时间,但中国的每一步进展都值得关注。阿斯麦作为全球光刻机领域的领导者,其CEO富凯的言论既是对中国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挑战的警示。

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平衡与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封闭与对抗只会加剧裂痕,而开放与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正确途径。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追赶之路虽长且艰,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未来,全球芯片产业将在追赶与共赢的平衡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