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多名目击者行车记录仪显示,涉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常摇摆,有目击者称听到驾驶员大声吼叫。随后车辆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车辆碰撞前从右侧飞速驶过,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驾驶位有人员被困。
消防人员到场后,先用水枪压制火势,随后用工具切割车身救援。现场目击者表示,约凌晨3点半与消防车同时到达时,火势已得到控制,但中间曾再次变大,最终被扑灭。由于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驾驶员不幸遇难。此次事故中车辆起火速度及强度,再次引发舆论对电动汽车锂电池热失控风险的担忧。
涉事车辆采用的半隐藏式电子门把手在碰撞断电后无法从外部机械打开,成为阻碍救援的关键因素。这一设计缺陷引发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强烈质疑。据悉,工信部已在制定针对车门把手安全技术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解决此类问题。
受事故影响,10月13日午后开盘,港股“小米集团-W”股价一度下跌超8%,截至14时29分,下跌7.32%,报48.24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13日,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就成都事故发布声明或回应。雷军也未就此事发声,但在14日转发了两条小米汽车宣传博文,其中一条评论称“阳光下更好看”,同时还涉及小米17手机销售内容。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也于14日早7:07分发微博称“本周行业越来越热闹,也会越来越忙”。
这一系列举动引发网友强烈不满,纷纷留言质疑:“都这个时候了,还坚持宣传产品,就不能暂停一下么?”“先把舆论处理好吧。现在各个平台都是在黑小米的。”
网络搜索显示,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已发生三起事故:
第一起是2025年3月29日,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一辆SU7标准版开启NOA辅助驾驶(时速116km/h),遇施工改道路障后系统预警减速,驾驶员1秒内接管,仍以97km/h撞击隔离带水泥桩。车辆爆燃,3名女性乘员遇难。家属称车门锁死、电池爆燃阻碍逃生;小米回应称机械拉手可用,但未接触事故车无法验证。监管部门后续调查发现车辆存在非法改装,刷写ECU程序解除限速、加装低音炮搭接高压线束。
第二起是2025年10月9日,福建平潭坠海事故。一辆小米SU7凌晨坠海,驾驶员身亡。关键争议是刹车灯亮起但车辆未停,码头防护设施不足,仅路基石无护栏。
面对最新事故,雷军的社交媒体策略发生明显转变,未再次进入“静默期”。这可能意味着小米的危机公关策略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了调整,试图在回应公众关切和维持公司正常业务宣传之间寻求平衡。
此前,笔者在雷军2025年度演讲后曾撰文《雷军翻车了》,指出“雷军交出的是史上最差年度答卷:信任雪崩、车主维权、准车主提车无期,而他在台上热泪盈眶给团队发勋章——台下刚被召回的车主连方向盘都还没摸热。我们看到的雷总,永远是一种营销者的身份。没有看到,面对问题,勇于站出来承担的雷总。”
如今看来,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仍未显现。大众看到的仍然是一个“营销员”的雷总,哪怕发生了严重事故也要坚持营销的雷总。这样的雷总,确实令人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