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沉默的荣耀官微 图
近日,一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使用烈士真实姓名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让吴石等在台湾牺牲的先烈们的故事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刻的历史反思。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少观众和历史爱好者纷纷前往吴石在福州的故居以及北京福田公墓的墓地,以表达对这位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对于有人猜测这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意图,其实大可不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铭记并缅怀吴石等先烈。这部剧,早就应该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英雄的事迹。
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吴石正是这样一位兼具超世之才与坚忍不拔之志的仁人志士。
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剧外,吴石等人孤勇、智慧、坚定的人格特质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孤勇。电视剧热播后,吴石赴台前的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豪迈之言,成为了舆论场上的经典。他本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前往。
他智慧。在被捕前,吴石经历了无数次的怀疑、试探、调查、窃听和诱捕,每一次都危机四伏。但他总能从容应对,将重要情报一次次安全地送到了党的手中。这种考验,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他坚定。网友在弹幕区和评论中纷纷表示:“不敢往下看了。”因为这是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电视剧:包括吴石在内的烈士们,在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时,依然保持着铮铮铁骨。临刑前,他们的脸上只有坚定,没有丝毫的胆怯。
然而,孤勇、智慧、坚定这些人格特质并非隐蔽战线英雄所独有,很多战线的英雄都具备这些品质。
那么,什么是隐蔽战线英雄所独有的特质呢?我认为是“无名”。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在评述这部电视剧时指出,这种“没有主角光环,只有集体荣光”的叙事视角,恰恰呼应了历史真实——隐蔽战线的胜利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果,而是无数无名者的接力与牺牲。
“无名”正是吴石们身前身后真实境遇的写照:
——“无名”意味着英雄身后长时间无法安息,比如骨灰要很多年以后才能归葬故土;
——“无名”意味着英雄身后正名和认定需要很长时间,遗孀、子女未必都能得到应有的照顾;
——“无名”意味着因为历史、现实的原因,有些英雄的“身份”长时间甚至永远难以被认定、证明和恢复;
——“无名”意味着有些英雄的身份长时间甚至永远无法被公开。
正如同为隐蔽战线题材电视剧《风筝》最后的剧情一样,首长在评价九死一生的隐蔽战线工作者“风筝”时说:“外界对他军统的这段经历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我们无法一一澄清;发生在他身上的历史事件,有些迄今为止还没有解密,对于这些机密,暂时就让它封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这是隐蔽战线的残酷性所决定的。”
“风筝”的真实身份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被公开承认。更多的“吴石”名字也没有被公开,他们的故事和牺牲往往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如今,祖国尚未统一,还需要更多无名者的接力与牺牲。我们坚信,吴石们的梦想最终一定能实现。
这才是《沉默的荣耀》在剧里、剧外想要告诉我们的:荣耀是别人的,只有沉默才是无名者的墓志铭。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段段不为人知却又震撼人心的历史。
吴石们之所以值得被尊崇,不仅在于他们的孤勇、智慧、坚定,更在于明知“无名”仍慷慨赴任的舍生取义。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