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亚鹏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他与小19岁的妻子海哈金喜宣布和平分手,结束了接近五年的婚姻生活。10月14日,两人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孩子将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共同抚养”,看似平和的表述背后,却难以掩盖经济因素对这段关系造成的冲击。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1992年梁朝伟和张学友主演的香港喜剧黑帮电影《亚飞与亚基》。影片中,亚飞与亚基这对“飞基双煞”所到之处,老大无不遭遇不幸。而现实中的李亚鹏,则似乎有着“商业鬼才”的别样称号——他涉足的每一个行业,都仿佛迎来了命运的拐点。
李亚鹏的商业之路,堪称一部“越努力,亏得越多”的传奇。上世纪90年代,他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和《笑傲江湖》等经典作品,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成为阳光、潇洒、充满正能量的偶像。然而,作为男人,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被资本支配的“戏子”,而是渴望拥有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真正的资本掌控者。
早在1998年,当国内互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时,李亚鹏就创建了一家名为“喜宴”的互联网公司,试图在线上婚庆服务领域开辟新天地。这一举动在当时无疑是超前的,但结果却是“烧了不少钱,最后无声无息地关门大吉”。互联网创业的失败并未让李亚鹏气馁,他转而创办了《婚礼》杂志,并与哥哥合作开了一家名为“夜色”的酒吧。然而,这些充满个人色彩的小资、文艺生意,最终都未能逃脱经营不善的命运,悄然落幕。
如果说之前的尝试只是李亚鹏商业路上的“小试牛刀”,那么在丽江打造的“雪山艺术小镇”,则无疑是他商业生涯中的“史诗级巨坑”。这个号称耗资35亿的项目,原本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旨在打造一个集艺术、商业、旅游于一体的高端度假地产项目。然而,由于定位模糊、成本高昂,最终沦为了烂尾工程。当地出租车司机如今指着那片空荡的建筑对游客说:“这就是李亚鹏的烂尾工程。”
李亚鹏的初衷或许美好,但他却将艺术创作的那套理念用在了商业上。听说他从北京运来奇石,一棵树就要花费十几万,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让项目成本飙升。在当时的丽江,他规划的别墅价格比一线城市还要昂贵,结果可想而知——项目根本卖不动,资金链很快断裂。最终,李亚鹏不得不黯然离场,将项目整体转让给阳光100集团。这一仗,他不仅赔光了之前赚的钱,还背上了几千万的债务。
那句著名的法庭录音“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需要我跪下,需要我趴下,我都可以”,正是源于这个项目的债务纠纷。地产梦碎后,李亚鹏欠下了一屁股债,但他并未停止折腾的脚步,而是换了个赛道继续前行。
近年来,李亚鹏最常出现的地方变成了短视频平台。他打造的人设是“隐居田园的文化商人”,内容无非是在中式大院子里品茶、写字、聊节气、讲人生。然而,对于一个负债几千万的人来说,天天在视频里展示“云淡风轻”的慢生活,让观众感到非常割裂和违和。
当然,李亚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2024年他的账号直播带货139场,即便取最低场均值计算,去年带货销售额也超过了3亿元。九月份的数据更是显示,他的账号有13场直播,累计销售额在3600万到5825万之间。然而,这些成绩相比于他的巨额债务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2023年,李亚鹏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4000万元,并被朝阳区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他持股的丽江雪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今年7月被发布限制消费令。翻看李亚鹏的经商史,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失败逻辑:情怀大于商业。他做的每一个项目,首先考虑的都不是市场需不需要、赚不赚钱,而是他自己喜不喜欢、够不够“文艺”、够不够“高级”。
他把做生意当成了艺术创作,从丽江雪山艺术小镇的天价别墅到短视频里的阳春白雪,李亚鹏的创业项目都严重不接地气。他活在自己的精英圈层里,完全不懂普通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的真实面貌。而且,所有关于他项目的爆料都指向一点:他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冲动、感性、不计成本,这在商场上都是致命伤。
可以说,李亚鹏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但却是一个极其糟糕的“CEO”。他总能想出一些看起来很美的点子,但完全没有能力把它变成一门赚钱的生意。李亚鹏的商业失败不仅影响了他的事业,更侵蚀了他的婚姻。
2025年5月,海哈金喜曾公开回应婚变传闻,承认因经济压力从大平层搬至小面积租房以缩减开支。她在视频中解释换小房子的原因包括降低生活成本,“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工作,还债优先”。离婚前,海哈金喜已通过直播补贴家用,近30日直播销售额在25-50万之间。这一数字虽然可观,但相比于李亚鹏的巨额债务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李亚鹏名下虽有九家企业,其中8家处于存续状态,但这些企业均与海哈金喜无关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名下的北京中书艺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23年申请了31个海哈金喜商标。从《笑傲江湖》中潇洒的令狐冲到负债数亿的创业者,李亚鹏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现实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