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2025年10月14日报道,新西兰政府宣布,连接南北岛的新一代公铁两用渡轮项目,将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承建。两艘新船长度约200米,计划于2029年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再次赢得国际高端订单。
6亿纽币沉没成本:新西兰为何“壮士断腕”?
该项目原由新西兰与韩国造船厂签订合同,累计投入已超6亿纽币(约合3亿多美元)。然而,新西兰方面硬是拼着6亿多纽币的沉没成本,与韩国造船厂终止合作,将订单转交中国。新西兰政府强调,此举“务实且聪明”,可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开支,甚至以“赚大了”自夸。
项目超支与政局更迭:韩国合作为何“烂尾”?
新西兰iRex项目立项时预算可控,但随着设计要求不断提升,韩国造船厂成本激增。新西兰新政府上台后发现,项目已沦为“无底洞”:原政客将合同搅成乱麻,继续推进意味着更多超支风险。为避免“翻车”,新政府选择快刀斩乱麻,终止与韩国合作,尽管需承担6亿纽币的已投入成本。
中国为何成最优解?全球造船业格局剧变
连接南北岛的渡轮是刚需,新西兰需向公众交代6亿纽币的“学费”。此时,中国造船业凭借规模、效率和技术优势成为首选:
广船国际:中国造船业的“佼佼者”
接手订单的广船国际是中国造船业标杆企业,其优势包括:
五眼联盟成员“用脚投票”:去中国化?不现实!
新西兰作为五眼联盟成员,过去几年紧跟西方“脱钩断链”“去风险化”论调。然而,当面临实际问题时,其选择却打了意识形态挂帅者的脸:将订单转交中国,并高调宣传“务实”“聪明”。这反映出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在大型基础设施和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已成为“靠谱选项”。
全球产业趋势:性价比与确定性胜过意识形态
新西兰的选择并非孤例。中国造船业2023年全球新接订单量占比66.6%,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显而易见。连五眼联盟成员都抛开意识形态高调合作,其他国家更无犹豫理由。毕竟,国家采购回归的是性价比、交付能力和项目确定性这些硬指标。
及时止损的“学费”:6亿纽币换来长期利益
新西兰放弃的6亿纽币,与其说是损失,不如说是及时止损的“学费”。若继续与韩国耗下去,恐怕需填补数十亿纽币的窟窿。新政府转投中国,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赚足务实名声,难怪自认“赚大了”。
结语:产业链合作超越意识形态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分工合作早已超越意识形态界限。中国制造业凭借对质量的执着、对效率的追求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从追赶到超越。新西兰的订单转移,不过是全球产业趋势的缩影——谁能提供又快又好又省钱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那些还抱着“去中国化”幻想的国家,早晚会明白: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意识形态的偏见终究站不住脚。
参考资料:
韩企造船烂尾后,新西兰选择中国船厂:我们对中企能力有信心——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