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同事为母亲挑选养老院时,看中了一家环境优雅的机构,正准备交付定金,却被在养老院工作5年的护工刘姐及时拦下:“先别急着交钱,这几件事得问明白了,不然以后麻烦不断。”刘姐表示,她见过太多家属因未提前问清关键问题,导致老人入住后不适或退费时产生纠纷。
可能有人会疑惑,挑选养老院不就是看环境和价格吗?还需要问什么?刘姐指出,除了环境和价格,还有三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必须提前了解清楚。
第一问:护理等级如何评定,费用是否会随意上涨?
刘姐解释,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分为多个等级,如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不同等级的费用和服务内容差异显著。根据2024年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机构服务规范》,护理等级需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进行专业评估,且评估时家属必须在场,评估结果还需明确写入合同。
她曾照顾过一位张爷爷,家属最初按“半自理”等级缴费。然而,入住不到三个月,养老院便以张爷爷身体状况变差为由,要求升级至“不能自理”等级,每月多收1800元。家属觉得蹊跷,要求重新评估,结果发现是养老院为多收费而故意夸大情况。最终,在当地民政部门的介入下,养老院才未得逞。
刘姐提醒,合同中必须明确:护理等级调整需有第三方机构评估报告,费用变动需提前30天通知,否则家属有权拒绝。
第二问:老人突发疾病,如何快速对接医院?
养老院中的老人年龄较大,突发疾病如心梗、中风等风险较高。此时,能否及时送医、对接哪家医院、由谁负责联系和陪同,都是必须提前了解的问题。
刘姐表示,正规养老院通常会与附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配备24小时值班医护人员,能在紧急情况下先进行初步处理,再联系救护车。去年秋天,她所在的养老院有位李奶奶半夜突发高血压,值班护士迅速测血压、喂药,并联系合作医院,12分钟内救护车便抵达,李奶奶很快转危为安。
然而,一些小型养老院可能缺乏这样的条件,老人出事时只能依赖家属自行联系医院,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危及老人生命。因此,必须询问:“是否有固定合作医院?从养老院到医院需多久?突发情况由谁负责联系和陪同?”并实地查看养老院的医疗室,确认是否配备心电监护仪、氧气瓶等基本急救设备。
第三问:退费规则如何制定,未住满能否退费?
许多家属认为老人会长期居住,因此未过多考虑退费问题。然而,一旦老人住不习惯或身体变差需转院,退费便可能成为难题。
刘姐透露,她曾见过有家属交了半年费用,老人仅住一个月便想退费,但养老院以“费用不退”为由拒绝,最终家属通过监管部门才追回部分费用。根据2024年的规范,养老机构需明确退费规则,未住满的天数应按实际情况退还。
因此,必须询问:“交的钱能退多少?需提前多久申请退费?退费流程如何?多久能到账?”并将这些条款写入合同,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刘姐还建议,尽量避免一次性交纳过长时间费用,可先交1-3个月试试,满意后再续费,以减少潜在损失。
额外建议:多与老人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除了上述三件事,刘姐还建议多与养老院中的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饮食、护工态度等实际情况。例如,她所在的养老院每天公布菜单,每周提供两顿肉菜,还能根据老人特殊饮食需求(如糖尿病低糖饮食)单独制作。若养老院连老人饮食都不重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有人担心问太多问题会让养老院不耐烦。刘姐表示,正规养老院都愿意解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依赖口碑。若遇到催着交钱、含糊其辞的养老院,反而需提高警惕,很可能存在问题。
结语:送老人去养老院,需多花时间了解
刘姐强调,送老人去养老院并非“甩包袱”,而是希望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因此,多花时间了解、多问几个问题,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老人的地方。老人住得舒心,家属才能放心。
看到这里,或许你正在为家中老人挑选养老院,或者想知道如何判断养老院是否靠谱。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或疑问,大家一起交流,帮助更多人找到合适的养老院,让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