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最后倒计时,仅剩2天时间。随着蒋万安公开表态支持郝龙斌,这场选举的弃保效应是否会重演?郑丽文虽民调领先,但面对蓝营主流派系的联合围剿,她的胜算究竟还有多大?
郑丽文的政治生涯始于民进党,2002年因公开揭露时任“卫生署长”涂醒哲的生活作风问题,引发民进党高层强烈不满,最终被开除党籍。这场风波成为她政治转向的关键节点,经过3年观察期后,她在2005年接受连战邀请加入国民党。
加入国民党后,郑丽文采取“不统不独”的中间路线,被洪秀柱等深蓝人士批评为“回避统一责任”。她曾点名赖清德是“将台独当工具的投机分子”,这种争议性言论在蓝营深层支持者中反而成为加分项。
2014年“九合一”选举后国民党遭遇惨败,士气低迷。2015年刚从美国返台的蒋万安主动拜访郝龙斌,表达为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的意愿,计划参选台北市中山、松山两区“立委”。郝龙斌承诺党内初选必须公平,最终蒋万安赢得初选并当选“立委”,两人的政治关系由此绑定。
这段盟约在2021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发挥关键作用。当时朱立伦面临张亚中的强劲挑战,蒋万安带领20多位国民党籍“立委”公开力挺,制造弃保效应,帮助朱立伦成功当选。此举使蒋万安成为蓝营新生代最具号召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也为他在2022年市长选战中赢得主流派支持。
2022年台北市长选举,朱立伦亲自征召蒋万安参选,并调派大批人手助选。蒋万安上任后,台北市府高层人事明显带有朱立伦派系色彩,如副市长李四川便是朱的老部下。选举前一天,郝龙斌陪同蒋万安扫街拜票,延续郝龙斌时期的公共自行车U-Bike、鼓励生育政策,并升级服务。
这种政治延续在2025年主席选举中再次显现。10月15日郝龙斌拜访蒋万安后,蒋公开表态支持,称赞郝龙斌“稳健、务实”,具有行政经验和组织战力,是带领国民党“团结与胜利”的合适人选。蒋万安成为第8位公开力挺郝龙斌的国民党县市首长,蓝营主流派系态度愈发明确。
郝龙斌在10月中旬提出两岸政策,主张在大陆设立两个“办事处”,强调“大陆要尊重中华民国存在”,同时提出“台岛不独、大陆不武”。这套说法立即引发争议,马英九认为偏离“九二共识”核心,连胜文质疑其与民进党的“实际独立”无异。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明确表态:“下一任国民党主席,必须对和平统一有清楚的态度。”这一定调将“认不认同统一”变为候选人必答题,显然对郑丽文更为有利。洪秀柱作为深蓝阵营核心代表,其言论在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投票日临近,蓝营内部冲突加剧。台中“立委”黄健豪批评郑丽文“没赢过一场选举”,指责其未完成国民党募款任务。南投县副议长潘一全反击称“如果郝龙斌当选,我就退党”,并公开与郑丽文站台,划清界限。
洪秀柱子弟兵李昶志警告“选战不能失去底线”,提醒蓝营避免分裂。尽管蒋万安表态支持郝龙斌,但力度明显弱于2021年力挺朱立伦,这为郑丽文保留了胜选可能。关键在于卢秀燕、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及其他县市长是否最终站队郝龙斌,若这三方不表态,郑丽文仍有机会。
这场选举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较量,更是蓝营内部派系利益的重新洗牌。蒋万安的表态能否复制2021年的弃保效应?郑丽文能否突破主流派系的围剿?答案将在两天后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