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荷兰政府为安世半导体任命的“独立、非中国籍”外籍管理层近日公开声明,正与中国有关部门协商“出口管控限制”的豁免事宜。这一举动引发广泛争议——荷兰刚通过法律手段从中国闻泰科技手中夺取安世半导体控制权,转头却要求中国放宽限制,其政策逻辑的矛盾性暴露无遗。
荷兰政府“组合拳”夺权:8天完成控制权转移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将限制范围扩大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此前已被列入清单的闻泰科技因此成为目标。次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1955年颁布的《商品供应法》发布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人事调整权,冻结期长达一年,且未提供实质性风险评估报告。
10月1日,安世半导体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Ruben、首席财务官Stefan、首席运营官Achim,向阿姆斯特丹法院提交紧急申请。荷兰法院未开庭便直接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的CEO职务,切断中企对核心子公司的管理链路。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进一步裁决,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外籍董事,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导体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至此,闻泰科技虽名义上仍为股东,却彻底丧失控制权,整个夺权过程仅用8天。
安世半导体产业价值:全球车规级芯片关键供应商
荷兰政府激进操作的背后,是安世半导体不可替代的产业地位。这家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企业拥有60余年技术积累,2024年营收达147.15亿元,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市占率超10%,客户涵盖特斯拉、博世等国际巨头。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在议会听证会上直言,此举是为“防止中国企业通过股权控制获取核心技术”,配合美国半导体遏制战略的意图明显。
中方反制:安世供应链全面断裂
荷兰政府的战略误判在10月初开始显现。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分包商出口境内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这一措施直接击中安世半导体的“命门”——其80%的终端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封测厂贡献了全球70%的封装产量,中国区营收占比高达48%。
供应链断裂的影响迅速传导。10月8日,安世半导体荷兰奈梅亨工厂因缺少中国产陶瓷基板(占原材料采购量60%),被迫将芯片产能下调30%。欧洲车企的交货数据更能反映危机程度:对博世、大陆集团等核心客户的交货率从95%骤降至30%,特斯拉Model 3/Y车型的主驱IGBT模块供应缺口达40%,即便向意法半导体紧急追加订单,也因对方产能饱和面临24周的漫长交期。
运营困境:研发搁置、扩产叫停、盈利能力受损
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布公告披露,股权冻结导致安世半导体原计划2025年量产的1200V SiC模块研发搁置,主力产品交期从8周延长至20周以上。更严峻的是,中方制定的“中国产能优先”策略彻底落空,东莞工厂的扩产计划因外籍管理层“担心技术流向中国”被紧急叫停,企业盈利能力遭受致命打击。当天,闻泰科技在声明中直指荷兰政府的操作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谴责个别外籍管理层“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
荷兰政府陷入被动:接管者主动向中国求豁免
10月14日,安世半导体官网的声明让荷兰政府陷入尴尬境地。临时CEO Stefan Tilger在文中承认,中国出口管制已对“全球客户供应和公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明确表示正与中国海关、商务部等部门沟通,提交包括“供应链安全承诺”在内的多份材料,寻求相关限制的豁免。这一表态与荷兰政府“切断中企影响”的初衷完全相悖,相当于接管者主动向被遏制方寻求支持。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开的文件,进一步暴露了事件背后的美国干预痕迹。文件显示,今年6月12日,美国官员已向荷兰政府明确要求,“若安世半导体想获得实体清单豁免,必须更换中国籍CEO”。这一干涉企业人事自主权的要求,成为荷兰政府推进股权冻结的重要诱因,而如今豁免请求却需反过来向中国政府争取,政策逻辑陷入自相矛盾。
国内质疑声高涨:荷兰半导体产业面临失业风险
荷兰国内的质疑声同步高涨。《荷兰财经日报》10月15日撰文指出,政府动用尘封70年的法律干预民营企业,既未通过风险评估,又未考虑产业链实际绑定情况,如今“夺权容易守业难”,反而让本土企业陷入生存危机。经济界人士测算,若安世半导体失去中国市场,荷兰半导体产业整体产值将下降8%,相关产业链可能出现1.2万人失业。
中方立场明确:国产替代浪潮加速
面对安世半导体的豁免请求,中方通过多重渠道释放明确信号。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官微发布声明,对荷兰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实施歧视性限制”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坚定支持闻泰科技捍卫合法权益,强调此类措施“将破坏全球半导体生态”。
市场层面的替代浪潮则让事件彻底失去逆转可能。安世半导体陷入困境后,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出现超200亿元的缺口,国产企业加速填补空白。士兰微已通过特斯拉验证,为Model 3/Y供应主驱IGBT模块,年订单额超5亿元;华润微的SiC MOSFET进入蔚来、小鹏800V平台验证,2024年销售额同比暴涨120%。华强北现货市场数据显示,安世常用型号的囤货量同比激增300%,而博世等Tier 1供应商已成立“替代专项组”,国产厂商的认证进程全面加速。
截至10月16日,荷兰政府仍未就豁免请求作出公开回应,但内部分歧已逐渐显现。强硬派主张通过欧盟协调施压中国,而务实派则担忧安世半导体的客户流失不可逆,建议重新评估股权冻结政策。中国商务部在10月16日的吹风会上仅强调,“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规则,企业合规经营方可享受便利”,未给荷兰政府留下妥协余地。
结语
这场由荷兰政府主动发起的管控行动,最终因对产业链绑定的误判走向失控。安世半导体从被“夺权”到主动求豁免的转折,印证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现实。在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的今天,试图以政治手段切割产业链的做法,终将导致自身陷入困境,这正是此次事件留给所有参与者的深刻教训。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