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新能源车企圈内掀起轩然大波: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确认,这家全球AI芯片巨头已100%退出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骤降至0%。这一消息不仅引发行业震动,更让依赖英伟达技术的车企陷入供应链危机。
在美国城堡证券举办的行业论坛上,黄仁勋坦言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彻底归零。财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变:2026财年第二季度,英伟达中国区收入仅27.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缩水9亿美元。作为曾经占据95%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导者,英伟达的退出显得异常决绝。
股权结构显示,黄仁勋个人仅持有3.55%股份,先锋集团(8.72%)、贝莱德(7.48%)、富达投资(4.24%)、道富集团(3.99%)四大资本集团掌控着近30%股权,剩余70%由近30家机构持有。这种资本布局或许解释了英伟达战略转向的深层动因。
英伟达撤离的连锁反应迅速显现。10月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低调拜访华为总部,这一异常举动与理想智驾系统深度依赖英伟达Orin芯片直接相关。据公开资料,理想L系列车型采用的正是英伟达双Orin-X芯片,算力达508TOPS。
面对断供风险,华为成为国内唯一具备车规级算力芯片供应能力的企业。其昇腾610芯片已实现256TOPS算力,虽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通过集群部署可满足部分需求。知情人士透露,李想此行重点探讨合作模式——是采用传统供应商关系,还是效仿问界模式进行深度绑定,目前尚未有定论。
英伟达的退出影响范围远超预期。在CES 2025大会上,黄仁勋公布的合作名单显示,比亚迪、理想、小米、极氪四家车企均采用其DRIVE平台。其中:
丰田的加入更凸显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其与丰田合作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原计划2026年量产。如今英伟达撤离,这些项目的本土化适配将成为最大挑战。
行业分析师指出,华为昇腾系列芯片虽在算力上不及英伟达,但具备三大优势:
不过挑战同样存在:昇腾610的功耗控制、工具链成熟度、生态兼容性等问题,都需要车企投入额外资源适配。某新能源车企技术总监透露:“切换芯片平台至少需要18个月周期,涉及底层代码重写和大量路测验证。”
这场由芯片引发的行业地震,正在重塑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当技术自主可控成为生存底线,车企的供应链战略或将迎来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