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纪录片《九零后》揭秘:杨振宁的自律人生与学术精神

时间:2025-10-18 16:05:3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都市报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在金鸡奖获奖纪录片《九零后》中,耄耋之年的杨振宁留下了珍贵的自述影像,展现了他自律、清晰的人生轨迹。


纪录片《九零后》聚焦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吴大猷等知名教授,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学术道路和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7年,95岁的杨振宁坐在纪录片《九零后》的摄像机前,思路清晰地回忆起战火中的求学经历。导演徐蓓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杨振宁是所有受访者中最为自律的一位。他不仅严格规定采访时间,还会在采访过程中看墙上的钟,提醒进度,最终正好按计划的时间完成采访。

“我觉得杨振宁先生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明确,例如‘我是怎么看的,我该怎么做,我的要求是什么’,决定了就一定照办。”徐蓓说。

在沟通过程中,徐蓓与杨振宁主要通过中文邮件交流,她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包括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人愉快而舒服地相处。“跟他交流起来,很舒服、很通畅,你会非常知道做一件事情的进退和分寸感。其实,这些都是人生当中特别重要的细节,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你把自己的专业做得很好。”


纪录片《九零后》中还穿插了一些插画镜头,这些镜头依据西南联大校友的回忆文章,还原了青年杨振宁与邓稼先一起吟诗诵读的场景。两位科学家的深厚情谊贯穿了彼此终生。

2021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上发表讲话,称邓稼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最亲近的朋友。他回忆道,1971年,邓稼先曾给自己写过一封信,结尾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半个世纪之后,杨振宁隔空“回复”:“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侯婧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