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开国大典为何提前至1949年10月1日?斯大林建议起关键作用

时间:2025-10-18 15:32:18 来源:文史达观 作者:文史达观

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的辉煌胜利,老蒋在大陆的统治根基轰然崩塌,败局已无可挽回。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北京的一间会议室里,我国高层正紧锣密鼓地讨论着开国大典的筹备事宜,现场气氛既庄重又热烈。

讨论的焦点之一,便是开国大典的举行时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热烈讨论,高层们初步将日期定在了1950年1月1日,寓意着新时代的开启。

为了向国际社会传递这一历史性的喜讯,并争取国际友人的支持与祝福,教员决定派遣经验丰富的少奇同志作为特使,远赴苏联莫斯科,亲自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转达这一重大消息,并诚挚邀请他出席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少奇访问苏联

抵达莫斯科后,少奇同志受到了斯大林的热情接待。在克里姆林宫那宽敞明亮的会客室里,两位革命领袖的手紧紧相握,彼此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外交上的礼貌与尊重,更是跨越国界、历经风雨的革命战友之情。

会谈中,双方就国际形势、两国合作及未来展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友好的交流。当少奇同志正式提出邀请斯大林出席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提议时,斯大林的表情瞬间变得庄重起来,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赞许的光芒。

“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斯大林感慨地说道,“新中国的成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的胜利。请转达我对教员和中国人民的热烈祝贺!”

然而,当斯大林得知开国大典的时间为1950年1月1日时,他的神色微微一凝,眉头轻轻皱起,似乎颇有顾虑。



他温和而又不失直接地问道:“少奇同志,我很好奇,为何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开国大典的日子呢?”

少奇同志微笑着解释道:“我们选择这一天,是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尚未完全解放

虽然老蒋败局已定,但他仍实际控制着南方的几个省份。根据我方的战略计划,预期在1949年年底会取得全境解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一年后,即1950年1月1日,既体现了我们对全国解放进程的充分自信,也确保了庆典的安全与稳定。

2、致敬新历

将开国大典定于1月1日,即阳历新年的首日,它不仅仅是对时间节点的简单选择,更是对新时代的宣告与庆祝。在那一天,新中国将正式揭开其历史的新篇章,象征着旧秩序的终结与新纪元的开启。



3、对过往的缅怀

38年前的1月1日,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那一天宣布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将开国大典定在1950年1月1日,其实也有着表达对一直坚持中国改革事业奉献终身的孙中山先生的致敬。

针对斯大林的疑问,少奇同志共作了三点说明。然而,即便如此,斯大林的面色依然凝重。他在点燃一根雪茄,猛吸了一口后,正色地向少奇同志反问道:“如果到那天,还没完全解放,开国大典是不是就不办了?”

斯大林的问话,一时令少奇同志语塞。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亦或者是当时苏联比我们更有经验,对于我国开国典礼的时间,斯大林有着不同的见解。

后来,在少奇同志的征询下,斯大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少奇同志心怀感激,将斯大林的建议记在心里,带回了中国。



开国大典确定时间

回到中国后,少奇同志将斯大林的建议告诉了教员。伟人听后眉头紧锁,其实,当时教员的想法和斯大林的建议是一致的,只奈何少数服从多数,最后才将日期定为了1950年1月1日。

夜色沉沉,会议室里,我国高层再次齐聚一堂,继续讨论开国大典的具体事宜。会议上,少奇同志向大家转述了斯大林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