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老城区拆迁后的安置小区。
小区设施相对简陋,连基本的绿化都未完善,但租金亲民,因此吸引了不少外来做生意的人。
每日清晨,小区门口便热闹起来,卖早点的、修鞋的、摆摊卖衣的,应有尽有。
我今年四十二岁,离婚已三年,孩子随前妻生活,我独自居住。表面上看,我生活规律,上下班、做饭、买菜,过得颇为潇洒,实则内心孤寂,时常面对墙壁发呆,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那种落寞,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
或许正是这份孤寂,让我对小区里的人和事格外留心。谁家有几个孩子,哪位大妈喜欢跳广场舞,我都了如指掌,只是一直未遇到合适的伴侣。
最近,小区又迎来了不少新租户,其中不乏漂亮的离异妇人,小区里的单身汉们开始活跃起来,我自然不能让他们抢了先机。
很快,我便锁定了目标——一位在小区门口摆服装摊的妇人。
那天傍晚,我拎着一袋子青菜从菜市场归来。
路过小区门口时,见她正忙着整理摊位。那是个不大的衣服摊,几件女装挂在简易的铁架上,旁边还放着一个小折叠椅。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个子高挑,穿一件修身的牛仔外套,身材窈窕。她低头收拾衣服时,额前的碎发滑落下来,勾勒出一张清秀的脸庞。
我本只是随意一瞥,却恰逢那天起风,架子上的衣服被吹得东倒西歪,她忙着去扶,却没注意到天上已经飘下了细雨。几秒钟的功夫,雨点就把衣服打湿了。她一个人手忙脚乱,显得有些狼狈。
我毫不犹豫地快步走了过去,伸手帮她整理架子上的衣服:“来,我帮你搭把手。”
她抬头,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谢谢啊,真麻烦你了。”
我笑笑:“客气啥,都是邻居嘛。”
我没再多说,帮她把衣服装进袋子,雨也越下越大。等她收拾完,她香汗淋漓,衣服紧紧贴着身子,身材曲线愈发诱人,我不禁吞了吞口水。
我犹豫了一番,想索要她的联系方式,但转念一想,初次见面就开口,多少有些冒昧。
大龄男人追求对象,最忌讳急躁,得把握分寸,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成熟。于是,那天我转身就离开了。
从那天起,我开始格外关注她。
她姓林,叫林雅,做服装生意已经多年,前两年与丈夫离了婚,女儿跟她一起住。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既要谋生,又得照顾家庭,难怪她眼神里常带着一股倔劲。
接下来的日子,我故意路过她的摊位,会在她摊前停一停,假装挑衣服,其实就是想多聊两句。
她说话声音不高,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独立女人特有的冷静。她从不主动寒暄,但只要你开口,她也不拒绝。
慢慢地,我发现她笑起来很好看。
我心里暗自琢磨:像她这样的女人,要赢得她的信任,不能靠虚头巴脑的套路,更不能油嘴滑舌,真诚很重要。
就拿第一次帮她收摊这事儿来说,我没想着能立刻换来什么。可事实证明,那次小小的举动,让她对我留下了好的印象。
感情,其实就是这样开始的。
又过了几天,我下班回来时天色已经黑了。小区门口依旧热闹,卖烤串的烟雾腾腾,吆喝声一阵高过一阵。我一边走,一边瞥见林雅的摊位。
我走到摊前,假装随意地指着一件外套:“这件多少钱?”
她抬头,看见是我,明显愣了一下,随后笑笑:“哦,你要买啊?这件两百,料子还不错。”
我以前做过服装生意,也算是内行,但为了套近乎,我故意装出一副不懂行的样子:“我不懂怎么选衣服,你帮忙看看这件怎么样。”
她走过来,把衣服摊开:“你看,这衣服针脚很细,布料也不容易起球,这价格不算贵。”
我点点头,假模假样地夸了她几句,说她很专业。
她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说我这个人有意思。
其实,我外套不少,但我知道,要跟人拉近距离,就得制造合理的交集。大龄男人有时候“笨”一点好,适当示弱,多夸夸她,能让她对你的好感倍增。
我付了钱,她把衣服装袋时,我顺势说:“那以后我得多来你这儿取经,不然自己买衣服总出洋相。”
她没接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我看得出,她虽然礼貌,却依旧保持着距离感。这个时候,最忌讳咄咄逼人。我心里提醒自己:感情这东西,得一点点浸润,急不得。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小事上。
那是个周末,我正打算出门买菜,碰巧看见林雅带着她女儿急匆匆往外走。孩子看上去脸色不太好,林雅神色慌张。我连忙喊了一声:“林姐,怎么了?”
她抬头:“孩子发烧,我带她去医院看看。”
我看了一眼时间,正好是晚上六点多,这个时候医生都下班了。我立刻想起一个熟识的诊所,医生是老乡,人也靠谱。于是我说:“走,正好我有熟人,可以带你去,不用排太久。”
她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
一路上她搂着孩子,额头满是汗,我则帮她拦出租车。车上我没多说话,只轻声安慰她几句,叫她不用着急。
到诊所后,医生很快给孩子量了体温,开了药。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打了退烧针。林雅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紧绷逐渐松下来。
她转过头看我:“今天真是多亏你了,不然我一个人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摆摆手:“这没什么,邻居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可那一瞬间,我从她眼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她对我打心眼里感激。一个刚离婚的女人,心里最缺的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依靠。
那天送她们回家后,我特意没上楼。孩子靠在她怀里,眼睛半闭着,我只是在楼下停了片刻,说:“孩子要是再有什么情况,随时叫我。”
她轻声“嗯”了一句,声音有点低,却透着真诚。
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有了微妙变化。
比如,我买菜时,常常顺路帮她带点东西。她一开始推辞,说不用麻烦。但我坚持:“顺路的事儿,你再谢就见外了。”
有时候她也会反过来,送我一小盒自己做的凉拌菜,说:“这是我做的,你尝尝味道。”
就这样,来来往往,我们逐渐有了某种默契。
有一次,她随口抱怨:“最近生意不好,衣服压了不少货。” 我没立刻出主意,而是先耐心听她说完,再问:“你平时都是在哪儿进货的?”
她说了几个地方,我点点头,
我以前是做服装生意的,手上还有些关系。于是,第二天给她推荐了几家靠谱的批发市场。她惊讶地看着我:“你还懂这些?”
我笑笑:“我不懂,但是巧了,我有朋友是做这个的。”
她对我感激不已。
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到林雅正收摊。天已经很晚了,她脸上写满了疲惫。我走过去,说:“今天挺冷的吧?怎么还这么晚才收?”
她叹口气:“生意不太好。”
我看她眼睛里有一丝落寞,就笑着说:“来,走,楼下那家小面馆还开着,我请你吃碗面,热乎一下。”
她本能地摆手:“算了吧,太晚了。”
我没急着劝,只说:“别想太多,就当垫个肚子。你总这么熬,对身体也不好。”
说完我直接走到摊位旁边,帮她把最后两件衣服装进袋子。她愣了一下,最终还是跟着我去了面馆。
面馆里人不多,灯光昏黄。我们点了两碗牛肉面,端到桌上,我小酌了两杯。
她低头吃了一口,忽然笑了:“好久吃这么美味的牛肉面了。”
我抬眼看着她,她用筷子搅了搅碗里的面,低声道:“离婚后,很多事都得一个人扛。平时赶着照顾孩子、做生意,很少能好好坐下来吃顿饭。”
我点点头,没有急着安慰,而是认真听。
吃完面后,我建议出去走走,笑着说散步可以促进消化,她犹豫后点头答应了。
我们去了附近一个公园,此时可能是太晚,公园里没有一个人静悄悄的。
刚刚在石凳上坐下,突然刮起了大风,我连忙把外套脱下来递给她。
她摇摇头,说不冷。我没有说话,主动把外套给她披上,她半推半就。
无意间,我的指尖触碰到了她高挺的胸前,能明显感觉到她身子微微一颤。
见四下无人,我大脑一热,借着酒劲,顺势抓住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