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突破!量产!中国奇瑞发布全固态电池,能密翻倍续航1500公里!

时间:2025-10-21 20:47:55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作者:徐德文科学频道

一举终结里程焦虑!中国车企奇瑞扔出重磅炸弹,宣布其自研的全固态电池即将于2027年实现大规模量产,搭载该电池的电动车,理论续航将高达1500公里!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在2025年10月18日举办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当这个消息公布时,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为之一振。如果奇瑞能将这一蓝图变为现实,那就意味着电动车的“续航焦虑”时代将彻底成为历史,用户体验将被颠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也可能因此被彻底改写。这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向技术“无人区”发起的一次震撼冲锋。



一、金刚狼级别的电池?电钻都钻不坏!

奇瑞展示的这块全固态电池原型,核心指标堪称惊艳: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市面上顶级的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250-300Wh/kg的区间。奇瑞这一数字,直接翻了一倍。能量密度的翻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续航里程的暴涨——理论1500公里,即便是考虑实际路况,也能达到1200-1300公里

更夸张的还是它的安全性。发布会现场的图片显示,这块电池经历了堪称“酷刑”的测试:被钢钉直接穿透,甚至被电钻暴力破坏,结果却是不起火、不冒烟、不短路,并且还能继续正常工作。这简直刷新了人们对电池安全的认知。

“这电池是金刚狼的吗?”一位网友评论道。

如此完美的性能,奇瑞究竟藏着什么“黑科技”?



二、一体成型原位固化+ 高能富锂锰基

当所有人都以为固态电池是把电解质从“液体”变成一块“固体”这么简单时,奇瑞却拿出了一套更精妙的组合拳。

他们的第一个秘密武器,叫做*原位固化聚合”技术。

传统的固态电池制造,就像把一块坚硬的“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硬压在一起,中间难免有缝隙,导致锂离子传输不畅,性能大打折扣。

而奇瑞的“原位固化”则完全不同。它先把一种“液体”的前驱体注入电池内部,让它像水一样浸润、填满电极材料的每一个微小角落,然后再通过特定方式(如加热或光照)让它在电池内部直接“凝固”成完美的固态。

这就像是往一盒玻璃弹珠(电极)里灌满胶水再让它变硬,最终形成一个天衣无缝、完美贴合的整体。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态电池最大的“界面”难题,为高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第二个秘密武器,则是电池能量的来源——“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这是一种潜力巨大但极难驾驭的材料。它的理论能量密度极高,而且主要依赖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锰元素,是实现高能量、低成本的理想选择。但它就像一匹烈马,天生存在致命缺陷: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极不稳定,会导致电压和容量的快速衰减,这也是它迟迟无法商业化的原因。

奇瑞的策略,就是用“原位固化”这根特殊的“缰绳”,去驯服“富锂锰基”这匹烈马。这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三、用一根丝线驯服猛虎?

奇瑞的选择,在业内看来,既是天才之举,也是一步险棋。

将“原位固化”聚合物电解质与“富锂锰基”正极相结合,这就像试图用一根柔韧的丝线去驯服一头力量无穷的猛虎。如果成功,聚合物形成的致密保护层或许能锁住富锂锰基的不稳定性,创造奇迹。

但如果失败,富锂锰基的“暴脾气”可能会反过来撕碎聚合物电解质,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这背后,是一场技术路线的博弈。全球固态电池的研发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以丰田为代表的“硫化物”路线,其优点是离子导电率极高,性能强悍,但材料昂贵、对环境要求苛刻,量产难度极大。

另一派就是奇瑞选择的“聚合物”路线,其优势在于制造工艺与现有锂电池产线兼容性高,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生产,但离子导电率相对较低是其天生短板。

奇瑞的赌注是:用制造工艺上的优势,去攻克最核心的材料化学难题。别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奇瑞这是打算直接飞过去。



四、疯狂的时间表:一场与全世界的赛跑

奇瑞不仅技术路线激进,给出的时间表更是让业界震惊:

  • 2026年:开启小范围试点运营。
  • 2027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并推向市场。

要知道,固态电池领域的“老大哥”丰田,在投入了十几年研发后,才谨慎地将量产目标定在2027-2028年。而国内的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目标也多是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奇瑞直接喊出2027年“大规模量产”,其雄心可见一斑。

然而,理想的丰满往往伴随着现实的骨感。

五、是屠龙绝技还是PPT电池?

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少冷静的质疑。行业专家指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至少面临四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离子在固体中传输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晰、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全新的安全风险管控、以及实现大规模、高良率制造的巨大挑战。

更致命的是成本。据估算,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是传统液态锂电池的2.8倍以上。对于主打性价比市场的奇瑞而言,如何消化这高昂的成本,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因此,一个悬念油然而生:奇瑞这次发布的,究竟是划时代的屠龙绝技,还是一个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描绘的、遥不可及的“PPT电池”?

答案,或许藏在奇瑞的战略决心之中。凭借不久前在港股成功IPO募集的超10亿美元资金,奇瑞正将巨额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

这场固态电池的豪赌,不仅关乎一款产品,更关乎奇瑞能否从一个“国民车企”蜕变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

2027年,我们能否见证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