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洲邀请赛进入尾声,LPL赛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没有一支LPL队伍晋级总决赛,反而是韩国LCK赛区的DK和BFX两支队伍会师决赛。更令人震惊的是,LPL队伍在比赛中的表现堪称敷衍,草草收场,甚至JDG这样的强队都输给了越南GAM,这样的结果无疑给LPL赛区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LPL官方的震怒,赞助商也开始考虑撤离。这究竟是LPL的至暗时刻,还是队伍散漫导致的必然结果?无论如何,这都可能是LPL近年来最刺骨的一个赛季。
当亚洲邀请赛的决赛舞台再次成为韩国LCK队伍的内战,而所有LPL战队早已提前出局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电竞圈内蔓延。更糟糕的是,LPL队伍输掉比赛的方式并非力战不敌的悲壮,而是一种近乎“敷衍了事,草草收场”的无力感。特别是JDG不敌越南GAM的比赛,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许多还沉浸在“第一赛区”旧梦里的粉丝。
以往的失利,我们常归结为“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但这次亚洲邀请赛,LPL队伍展现出的状态却让我们难以再用这个理由搪塞过去。战术层面的僵化、临场决策的混乱,这些或许还能归咎于准备不足。但当比赛画面中传递出的是一种求胜欲望的匮乏、一种精神层面的涣散时,观众感受到的就不再是遗憾,而是愤怒和失望。
前职业选手957的爆料,更是为这种观感提供了残酷的佐证。他透露,官方在职业选手群中发出了严厉的警告,直指部分选手的“职业态度有问题”,甚至发出了“不好好打,可能工作都要弄没了”的警告。这番话已经远远超出了赛后总结的范畴,更像是一次行业内部的整风预警。
管理层面认为,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竞技状态的高低起伏,而是触碰到了职业精神的红线。当“态度”需要由官方出面来警告时,说明赛区内部的“疾病”可能已深入肌理。
然而,对于这份“震怒”,解说记得却道出了无数观众的无奈:“作为观众想说一句,现在说会不会太晚了?都放假了!”大赛的耻辱柱已经钉上,负面印象已然造成,事后的警告纵然严厉,也总带着几分“马后炮”的苍白。
解说记得的另一句话,则点破了观众情绪的临界点:“输真能接受,但不能输那么丑。”竞技体育的观众拥有极强的包容心,他们可以接受实力差距带来的失败,但无法接受未战先怯、自毁长城式的“丑态”。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957还带来了另一个消息:一个赞助LPL多年的大型赞助商,可能在明年退出。尽管“具体哪个不能说”,但“很大”二字足以撼动整个LPL的电竞商业地基。电竞行业至今仍未完全摆脱“烧钱”模式,高度依赖赞助商输血。大金主的撤离,绝非孤立事件,它必然是基于严谨的商业评估。
如果说去年与最高荣誉失之交臂“差一点点”,或许还能用未来可期来维系关系。但今年接二连三,尤其是在关键国际赛事上,如此难看的溃败,无疑彻底动摇了赞助商的信心。商业世界是现实的,正如记得所言,“如果成绩好,那可能有新的赞助商进来”,俱乐部也“有钱签选手”。反之,就是恶性循环的开始。不要让打出了成绩的LPL,全面国足化,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而是一个事实。
过去几年,凭借资本的力量和联盟化的成功运作,LPL迅速扩张。再加上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S8、S9和S11的夺冠,让LPL一度坐实了“世界第一赛区”的称号。
然而,繁华之下,隐患暗藏。天价合约是否让部分选手失去了拼搏的动力?联盟的“铁饭碗”机制是否滋生了一部分人的安逸心态,觉得“摸鱼”也能安稳度日?整个赛区在战术创新、青训培养上是否陷入了停滞,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亚洲邀请赛的惨败,像一面照妖镜,将这些被成绩暂时掩盖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
也许官方的警告只是一个开始,但绝不能是终点。如果仅仅停留在“敲打选手”层面,无疑是隔靴搔痒。这需要一场从联赛管理机制、俱乐部运营规范到选手职业素养的全面、深层次的反思与改革。如何才能建立起更科学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让混日子的选手无处遁形?如何引导俱乐部健康经营,而非盲目进行军备竞赛?如何夯实青训体系,让有天赋、有冲劲的新鲜血液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这都是留在亚洲邀请赛失利后,急需调整的。
当然,马上就是S15全球总决赛了,如果LPL能夺冠的话,那一切好说;如果还是在八强、四强就扫地回家了,哦,今年不必游回来了,那事情就要赶紧提上日程了。否则的话,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