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网游发展史,巨人网络的《征途》无疑是里程碑式作品。2004年,史玉柱以2000万重金从盛大挖来《英雄年代》核心团队,历时两年打造的《征途》于2006年上线,不仅开创了免费商业模式,更以低成本运营策略在网游'蛮荒时代'突围成功。

但在巨人网络的研发版图中,真正堪称'烧钱王者'的当属《仙侠世界2》。这款2017年上线的端游,不仅耗时4年研发,更投入3亿元巨资,即便在端游'末法时代'也属罕见。其背后承载着巨人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技术变革轨迹。
《仙侠世界2》的'烧钱'故事需追溯至2008年。当年初代《仙侠世界》立项,7500万投资在当时已属重磅。这款历经4年打磨的作品,于2013年4月19日开启不限号内测时,1小时内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服务器多次出现排队,在'快速变现'盛行的年代堪称奇迹。

初代成功为二代奠定基础,但市场环境已发生剧变。2016年起,手游首次超越端游成为主流,移动终端爆发式增长迫使端游走向'高成本、长周期'的精品化路线。巨人此时投入3亿研发《仙侠世界2》,显然意在端游领域打造'精品牌'。
作为仙侠类游戏,画面表现力是核心竞争力。《仙侠世界2》采用与《刺客信条》《暗黑破坏神》同源的Havok引擎,其物理撞击监测功能可高度拟真飞沙走石、云卷云舒的真实效果。游戏摒弃'贴图场景',打造出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认可的自然景观,360度无死角大地图支持自由飞行,无空气墙限制的沉浸感至今仍为玩家称道。

游戏内7000余个角色通过1.7万条动作捕捉数据实现流畅动作,配合2000余种地形地貌,构建出庞大的仙侠世界。这种'精美场景+高自由度飞行'的组合,既满足探险刺激感,也提供赏景的惬意体验。
在听觉体验上,《仙侠世界2》集结三位国际级音乐人: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得主Mychael Danna(《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度格莱美奖得主田志仁(《文明IV》配乐《Baba Yetu》)、'游戏BGM大师'Jesper Kyd(《刺客信条》系列作曲)。团队采用'古风民族乐+现代电子乐'基调,根据场景融入各国特色乐器,实现'一景一情绪'的深度适配。

例如八卦岭用低沉节奏烘托危机氛围,未亡村以婉转二胡勾勒忧伤情怀。这种音乐与场景的深度绑定,使游戏BGM成为玩家珍贵的记忆符号。
尽管《仙侠世界2》在画面、音乐、玩法上达到同期仙侠端游顶尖水准,却难敌2017年手游'全民化'的流量冲击。玩家娱乐时间被碎片化切割,端游市场急剧萎缩,即便巨人投入'真金白银',也未能复制《征途》的市场神话。

但这款作品仍具独特价值:它用极致投入守住了端游沉浸式体验的底线,为偏好大屏、深度玩法的玩家保留了仙侠净土。那些可截图存档的风景、可循环播放的BGM,成为端游时代最后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