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0月24日电(张旭 肖英杰)记者从重庆海事局获悉,10月24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成功达到175米设计目标,标志着2025年度试验性蓄水任务圆满完成。
 
图为执法人员加强重庆三峡库区重点水域现场巡查(重庆海事局供图)
随着水库蓄水至175米最高水位,三峡库区迎来通航环境显著变化。江面平均拓宽约300米,航道水深增加至8米以上,有效提升了大型船舶的通航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航段流速下降超40%,秋冬季节雾情频发,新增水下碍航物风险上升,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多重挑战。
重庆海事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高水位运行期间需重点防范三大风险:一是水下礁石、沉船等碍航物因水位变化暴露;二是漂浮物随水流聚集影响航道;三是能见度不足导致的碰撞事故。据统计,蓄水期间库区日均通过船舶达200余艘次,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增大。
为应对复杂通航形势,重庆海事局构建起"三位一体"监管体系:通过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对重点船舶实施24小时动态跟踪,运用电子巡航技术覆盖80%以上监管水域;每日发布3次水情预警,针对雾季等特殊天气启动分级响应机制;强化对地灾风险点、桥区水域等12类重点区域的现场巡查,累计出动执法船艇150余艘次,检查船舶400余艘。
据悉,本次试验性蓄水自9月10日启动以来,历时44天实现水位累计升幅20米。目前长江干线重庆段通航秩序平稳,未发生因水位变化引发的安全事故。重庆海事局表示,将持续加强高水位期监管,确保"黄金水道"运输效能充分发挥。(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