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上海标准化创新成果显著:251项国际标准与64项“上海标准”引领发展

时间:2025-10-29 18:2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从29日举行的上海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在标准化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累计牵头制定251项国际标准,培育64项“上海标准”,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形成了标准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海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据了解,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推进标准化创新方面不遗余力,将标准嵌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推动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产业推广同步发展。通过发挥各区的产业集聚优势,上海围绕电子设计自动化、量子网络、家电智能互联等前沿领域,累计建设了37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化创新中心。这些举措不仅及时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更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上海持续增加高水平标准供给,近三年全市牵头和参与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国家标准126项,培育“上海标准”64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业领域技术委员会是各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重点。去年12月,在上海专家和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意数字设计技术委员会(ISO/TC350)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通过落户中国。今年7月,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复同意,上海浦东明珠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秘书处工作。秘书处负责统筹协调国际标准的制定,是连接全球专家、推动标准落地的关键枢纽。这一举措将有力促进上海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和服务消费的提升,助力上海打造世界设计之都。

  近年来,上海在稳步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积极筹建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联合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推动大模型、元宇宙、电子竞技、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国际标委会、工作组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落户。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已累计牵头制定ISO、IEC标准251项,更多企业从技术追随者迈向规则制定者。禾赛科技、中建八局等企业探索“标准出海”,将车载激光雷达、高速铁路等上海标准通过工程建设和进出口贸易输出到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

  此外,上海还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电气运输设备、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举办高能级国际标准化研讨活动,加快筹建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联合会,搭建全球对话平台增进交流合作。同时,建立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今年已有2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了43项国家标准和3项地方标准的制定。上海鼓励企业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领域制定更多国际标准,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探索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上海一批985、211高校及高职院校申报全国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指导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标准化工程专业纳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生在企带薪实习率达100%。同时,指导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高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特等奖。此外,上海还鼓励企业培养标准化复合型领军人才,累计培育583名企业标准化总监,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重要标准研制、重要技术咨询等工作。

  此外,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会同苏浙皖三省,共同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地方标准管理工作指南》,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发布实施33项政务服务、环保、交通等领域长三角标准,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集装箱电子单证标准》协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联动,提升通关效率,由原先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至2个工作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有效推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2024年达到3.32亿箱,同比增长7.0%。(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