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探访南水北调渠首移民村:乡村振兴的邹庄样本

时间:2025-10-29 21:0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南阳10月29日电 题:探访南水北调渠首移民村:乡村振兴的邹庄样本

作者 刘鹏 康帆

清晨的阳光洒在河南省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赵正风正跟着音乐节奏练习八段锦。"村里专门请了老师教我们健身,现在每天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日子越过越有劲!"她笑着说道。这个曾因南水北调工程整体搬迁的村庄,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诠释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风景

移民史诗的当代续写

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淅川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自20世纪50年代起,为保障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当地累计完成36.8万人移民搬迁。邹庄村的变迁正是这段移民史诗的缩影——2011年6月,原丹江口水库沿岸的油坊岗村175户750人整体迁至现址,开启了新生活。

邹庄村移民精神浮雕墙

从搬迁安置到产业突围

面对村小、人少、产业薄弱的现实挑战,邹庄村在守护南水北调干渠"水龙头"的同时,探索出"大邹庄"组团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水闸、下孔等4个行政村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三大产业支柱:

  • 生态种植产业: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1036亩建成353座高标准草莓大棚,年集体增收40万元。同步发展3000亩猕猴桃、葡萄、莲藕种植基地,带动300余人就业。
  • 农旅融合产业:渠首果园农业公司打造的生态观光园,集采摘体验、民宿住宿、农家餐饮于一体。"我们优先雇佣本地移民,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负责人魏学林介绍,特色水果种植使土地效益提升3倍。
  • 红色旅游产业:依托移民文化与红色资源,开发"涌泉""掘井人"等旅游节点,形成生态产业观光线路。目前全村发展民宿46家、农家乐5家,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邹庄村红顶白墙农家小院

乡村振兴的量化蝶变

"2022年村集体经济70万元,去年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翻了两番。"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用数据印证发展成效。这种转变在讲解员鲁亚楠身上得到鲜活体现:"周末每天讲解近10场,既能有稳定收入,又能向游客介绍家乡变化,特别有成就感。"

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王勇透露,全县已形成"串珠成串、连片建设"的移民村发展格局,通过产业引领、就业扶持、设施完善等举措,持续增强移民地区内生动力。目前,像邹庄这样的示范村正在淅川大地竞相涌现,共同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