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淮安10月29日电(刘林 唐娟)10月28日上午,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江苏省淮安市大福村,实地探访这座全国文明村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服务优化与文旅融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午11时,大福村幸福院餐厅厨房内,52岁的厨师陆素花正熟练地翻炒着洋葱肉丝。随着两把菜铲上下翻飞,豆腐汤、炒小青菜、萝卜干烧肉等家常菜肴陆续出锅。院子里,20多位老人晒着太阳等待开饭,66岁的张大爷笑着说:“孩子都在市区上班,以前吃饭是难题。现在村里办了幸福院,每顿午饭只要3元,还能在观影室、棋牌室活动,真是享了福!”
这座占地7.9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的村庄,现有户籍人口5140人、常住人口3200人。自2022年开办幸福院食堂以来,村里针对60岁以上老人推出“3元午餐”,并配套建设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中心、智能中心及保健室等设施,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养老”真正变为“享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大福村立足资源优势,构建“一心一轴多园”发展格局:以400亩黄金西瓜基地、100余亩水蜜桃园、200多亩葡萄采摘园为支点,串联垂钓园等特色农业项目,通过与盒马鲜生等商超合作打通销售渠道;同时规划350亩村民创业点,建成近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吸引14家企业入驻,带动26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2.9万元。
 
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今年夏季,大福村“村BA”篮球赛连续举办数十场,每晚吸引超千名观众;全年策划趣味运动会、迷你马拉松等文体活动100余场,同步开展割水稻、挖红薯等农耕体验项目,每周二、周五下午定向接待研学团队。通过“农业+文化+旅游”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民生服务覆盖全年龄段。村里设立“福基金”资助新入学大学生,通过“一对一”帮扶机制,邀请教师、企业家担任困境儿童“福爸”“福妈”。大福村党委书记胡海荣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强产业基础、优化服务供给,让村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