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交通方便了,前来收果的客商络绎不绝,我们家种了20多亩杨桃树,每年不仅能有10多万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好老人和小孩,生活非常幸福。”10月30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智信村村民邓剑菲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交通困局到产业腾飞:千年杨桃焕发新生机
智信村地处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库区,是广西杨桃传统主产地,栽培历史可追溯至近千年前。然而,因水利项目建设需要,该村低洼土地被老口水库淹没,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难题。邓剑菲回忆道:“过去村内道路狭小,堵车、剐碰频发,尽管我们种的杨桃品质上乘,但因运输困难,价格上不去,甚至有果实烂在地里。”
转机出现在“十四五”期间。南宁市江南区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投入619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扶资金,重点推进智信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主干道至6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硬化村内道路3.2公里。如今,智信村杨桃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300余亩,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引擎。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环塘公园成网红打卡地
智信村紧邻扬美古镇,依托这一区位优势,该村融入大扬美旅游圈,将原污染水塘改造为占地2000平方米的微型环塘公园,配套建设1.5公里环湖步道、观景亭及休闲广场。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党总支部副书记莫桂英感慨:“以前结婚时村里都是泥巴路,现在沥青路通到家门口,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杨桃采摘,周末日均接待量超300人次。”
环境整治与文明创建同步推进。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制定村规民约实现环境卫生自主管理。2025年5月,智信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广西水库移民村转型的标杆。

政策持续发力:广西119亿扶持资金助力移民村振兴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介绍,“十四五”期间,广西累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9.14亿元,实施项目1.2万个,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通过道路硬化、污水治理、产业扶持等举措,移民村屯实现“三化”目标:道路硬化率达98%,环境净化率超95%,村容美化项目覆盖85%以上行政村。同时,培育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莫桂英表示,下一步智信村将深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谋划实施冷链物流、杨桃深加工等项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持续巩固美丽家园建设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