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国庆中秋假期来临 各地文旅有哪些新玩法?
随着国庆与中秋双节临近,长达8天的假期成为民众出游的黄金时期。据预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高达23.6亿人次,日均流动量约2.95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各地文旅部门纷纷亮出“绝活”,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活动,以吸引游客的目光。那么,这个假期究竟会有哪些新玩法?文旅消费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新闻1+1》栏目对此进行了深入关注:“双节”长假期,各地靠啥引客来?
大型基建变身文旅顶流:桥旅融合模式带来新启示
桥梁,作为连接两岸的通道,如今在文旅领域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桥梁与旅游文化本就紧密相连。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为例,这座横跨高山峡谷、多项指标世界第一的大桥,不仅成为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更通过融入咖啡厅、蹦极、观光电梯等元素,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新空间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戴斌表示,花江峡谷大桥的成功实践,为桥旅融合提供了宝贵的“花江样本”,展现了当地文旅部门与交通部门紧密合作的成果。
戴斌进一步指出,像花江峡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样的现代化基建,本身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的新空间和新样板。他希望花江峡谷大桥的做法能够为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特别是在假期旅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让文旅景点由“热一时”变“热永久”?
面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让文旅景点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成为各地文旅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戴斌认为,借鉴迪士尼乐园等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景点内容和场景是关键。他提到,在体验方面,可以打造主题酒店、民宿集群等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同时开发游客喜爱的周边产品。例如,在哈尔滨极地公园,游客可以住在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北极熊游泳的酒店,或者在就餐时隔着玻璃观赏企鹅摇摇摆摆地走过。这些创新的体验方式,通过内容更新和产品迭代,不断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成为景点持续热门的关键。
多地主动开放政府食堂:为何受欢迎?
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多地政府主动开放政府食堂,这一举措受到了游客的广泛欢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政府大院开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增加了节假日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弹性供给,优化了供需结构。其次,政府大院的开放增加了城市的温度,体现了政府的善意和温暖,让民众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后,这一举措也体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理念,无论是政府大院的公共场所还是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都应该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发展如何做到质的提升和转变?
面对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如何实现旅游发展的质的提升和转变成为关键。戴斌认为,发展旅游的理念必须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需要。因此,要大力发展普惠旅游,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同时,还要大力提升文旅融合水平,让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高层次、更广的范围里融合发展。此外,科技赋能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水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