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6日电 在国新办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针对人口发展新常态,王晓萍指出,我国通过三项核心举措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一是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累计为9200万人次提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建立动态职业标准体系,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数据显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突破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超三分之一,达到7200万人。这一人才梯队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发布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培训规模持续扩大,年均覆盖超1800万人次;二是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近三年新增职业中65%来自数字经济领域;三是标准建设加速推进,形成覆盖138个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
业内专家分析,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双轮驱动”,标志着我国人才结构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