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6日电 在9月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成就。她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1000亿元,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千亿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人社部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促进就业。王晓萍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既是就业事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面临较大挑战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持续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为此,中央专门印发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牢固树立大就业观,凝聚促就业合力,有力支撑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她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将稳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并纳入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管产业就要管就业,促消费就要促就业,上项目就要扩就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这些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人社部持续提高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先后实施了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在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年起每年超过千万人。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专门开会部署,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稳定了青年就业局势。
同时,对于以务工为主要收入的近3亿农民工,人社部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牌培育。这些措施使得农民工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人力资源匹配效率
在提升就业服务方面,人社部健全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同时,推行数字赋能服务模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此外,还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多措并举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劳动者更好找工作,企业更方便招工。
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潜力
王晓萍还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分类推进创业工作,注重‘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通过推广‘科技成果+创业’‘产业发展+创业’‘职业技能+创业’‘民生需求+创业’等模式,形成了各美其美的生动创业局面。同时,坚持协同发力,推行‘个人创业一件事’,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这些举措使得‘十四五’时期年均新增经营主体超过1000万。
展望未来: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
王晓萍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就业政策,强化服务培训,注重权益保障。通过全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