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陕西榆林9月30日电(记者 阿琳娜 葛丹)金秋时节,榆林市横山区无定河沿岸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盛景:金黄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清澈的水田中扣蟹穿梭觅食,农户们穿梭于田埂间巡查管护,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种养激活增收新引擎
近年来,横山区充分利用无定河流域5万亩水稻种植基础,创新推行"稻渔共生、三产融合"绿色发展模式。据横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军介绍,当前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4.3万亩,亩均综合收益突破4000元,其中绿色有机蟹田米产值达2400余元,水产螃蟹养殖收益超1600元。这一模式不仅让传统农田变身"聚宝盆",更使"陕北横山稻蟹"成为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品牌,横山区也因此跃升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河蟹稻田育苗生产基地。
龙头带动构建全产业链
作为产业龙头,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全区养殖户提供从插秧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养殖户承包公司养殖基地进行稻田养蟹,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使养殖户收益提升20%。这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推动了标准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
循环体系释放多元价值
在驼燕沟村美丽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工程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良田,硬化田间道路与优化排水系统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构建的生态循环体系:稻草用于养牛→牛粪培育蚯蚓→蚯蚓作为螃蟹饲料→蚯蚓粪还田育秧。该模式使化肥使用量减少60%以上,蟹田米通过有机认证。每逢节假日,亲子农耕体验、稻蟹科普课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稻田画观赏与"稻蟹捕捞节"更成为网红打卡项目,实现农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双赢
随着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无定河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显著增长,河滩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今年4月,横山区《提升无定河"稻渔综合种养"共绘绿色循环现代农业新篇章》案例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未来规划擘画发展蓝图
张建军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一带三区多点"产业布局,扩大稻渔种养面积,建立本地苗种与饲料双重保障体系。计划打造多个特色示范区,拓展乡村研学旅游,通过持续举办"稻蟹捕捞节"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为全国提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横山经验"。(完)